共检索到 97 条数据
-
浅谈泸州分水油纸伞与乡村振兴融合之路 2020-06-01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当前,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加快推进,既是现今迫切的社会发展需要,也是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还需要创新振兴模式。只有如此,才能更近一步实现精准扶贫。然,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并不是一件易事。本文将结合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泸州分水油纸伞,针对其目前的发展现状,从非遗层面探寻与乡村振兴结合之路是否可行。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当今社会了解古人生活的桥梁,更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期望能通过本文旨在推动学者以跨学科视域,持续关注乡村社会创业、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等相关研究。
-
设计驱动下的非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以龙泉青瓷为例 2020-06-01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龙泉青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振兴龙泉乡村。文章提出用设计驱动非遗传承发展,借用设计,从制作方法、时代性、地域特征入手。得出了一套设计流程作为参考。该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中,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独特民间文化的体现,然而,在近年持续推进的非遗活化工作中,这些传统技艺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该政策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是个契机,现在却因为多重因素发展略显滞后。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关注,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之路更加顺畅、高效。
-
乡村"非遗"空间参与式营造中第三方协调途径与经验——以蔚县灯阵广场为例 2020-06-01
参与式营造在乡村“非遗”保护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第三方的工作方式对参与式营造的完成质量具有独特影响。“摆灯阵”是河北省蔚县濒临失传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蔚县曹庄子村灯阵广场建设为例,通过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连续三年公益参与,实现了民俗活动全过程保留,帮助村民提升了对非遗的自信与自我维护能力。项目促进了村落公共空间品质改善和格局重构,重新定义了非遗活动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灯阵广场重建案例获得的乡村参与式营造工作经验对同类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实践浅论 2020-06-01
新会陈皮制作技艺的生产性保护悠久的历史传统、独特的地方性知识、中医认知与实践体系、高商品率及巨大产业价值而呈现出复杂的价值面向,因而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本文将梳理新会陈皮制作技艺在非遗文化保护框架中所主导的延伸陈皮产业链条、强调集群发展、产学研结合、丰富参与主体等措施,探索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点,跨界与创新的可能,以及多部门联动功能的实现,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与理论探讨。
-
呼和浩特构筑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文旅融合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2020-06-01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文化体,成为呼和浩特丰富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呼和浩特市非遗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履行《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
罗珺:推动非遗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2020-06-01
身穿精美彝族刺绣服装,头戴一顶马缨花般鲜艳的彝绣帽子,在全国两会现场,罗珺的身影格外显眼,总能吸引代表委员和媒体的注意,这不仅是作为彝族这一少数民族代表的身份象征,罗珺也想通过全国两会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刺绣,推广和宣传彝族刺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云南省刺绣工艺大师、大姚县咪依噜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法人的罗珺,自从记事起就开始做刺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这位勤劳的彝族女性一直为彝族刺绣的保护传承工作和做强做大彝绣产业而奔走忙碌。自从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她都带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的议案和建议,2 0 2 1年,她同样带来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后疫情"时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两份建议。
-
非遗老手艺,如何化为脱贫新动力 2020-06-01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智慧的象征。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如今非遗正以人们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更应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文化扶贫、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考虑如何让非遗更好的融入百姓生活,来助力脱贫攻坚,共同迈进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