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7 条数据
-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华市非遗和农村文化礼堂的融合发展研究 2020-06-01
浙江省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文化礼堂8000多家,金华的文化礼堂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同时,金华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婺风遗韵非遗百村文化礼堂行"活动,促进了金华非遗和农村文化礼堂的融合发展.研究主要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金华城区和各县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研究背景,通过实地考察和人员走访等形式对近几年来金华各县市区的农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非遗活动进行实地调研,对金华市非遗和农村文化礼堂的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梳理,以金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村文化礼堂的融合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当前金华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各项非遗文化活动为实际依据进行研究.结合发展现状,分析融合发展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利于繁荣乡村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和建议[1]
-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研究 ——以户县北乡锣鼓为例 2020-06-01
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北乡锣鼓保护困境的研究,分析户县北乡锣鼓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非遗保护路径,为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现代保护困境提供可行性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民宿设计的结合——以成都市周边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充分代表当地的优秀文化艺术特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诉求。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在乡村旅游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艺术魅力,并且能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是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动态传承性和本土性深度契合乡村旅游发展,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选取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濑江乡村旅游区进行分析,探讨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的动力机制以及融合路径。
-
重返“生土”世界:生土建筑营造技艺的复兴与乡村振兴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传统手工艺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成为被认定的非遗,有些尚未被列入,但同样是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并以各种形式传承着,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河南新郑裴李岗村的生土建筑营造工艺就属于这种类型,未被列入保护名录,但事实上被当地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规模、系统化地应用。2018年初,政府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再现裴李岗8000年前就存在的生土建筑群落,构建生土艺术景观群落,通过游客消费空间的加入,重塑了乡村空间,共同组成历史文化主导、游客深度体验的乡村场景。同时,政府主导、集体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以制陶、香包、剪纸、虎头鞋等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生产,增加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了游客参与的体验内容;媒体的推波助澜和受众的普遍认可,也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自信,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
-
乡村非遗品牌纪录片的情感表达——以纪录片《父与子》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之一。纪录片的情感表达是纪录片的主题思想,讲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传承人的情感故事,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随着现代非遗纪录片的发展,艺术表达形式形态各异,运用记录影像的表现形式来讲述传承人之间的情感故事是非遗纪录片的创作趋势。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遗项目的网络直播传播传承态势研究 2020-06-01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面兴起,为我国众多根植于乡土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传承开辟了新场域。在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推动下,乡村非遗项目的网络直播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的变化,具有“多元化”“自发化”和“纵深化”的传播特征;同时,当前的传播传承实践中也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传播规划以及传播复杂化等问题。总结分析这些问题,把脉当下,对实现乡村非遗项目传播传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扶贫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 2020-06-01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之一。受到地域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一直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短板。在目前文化扶贫的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重视,同时,移动互联时代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为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对此,本文分析了当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并对移动互联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进行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