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0)

共检索到 20 条数据

  • 短视频背景下云南非遗现状思考 2020-06-01

    云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注意力稀缺的当下,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遇。短视频则凭借天然的流量优势和高浓缩的内容输出,成为非遗建设重要的传播平台。"非遗+短视频"打破了非遗文化传承仅通过"口传心授"的局限,使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更加贴近大众,为非遗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 云南“非遗+旅游”开发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产品的竞争愈发激烈。将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成旅游产品,打造集观赏、学习、参与体验等为一体的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将是云南旅游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云南非物质遗产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深度开发"非遗"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 云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2020-06-01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各个地区文化习俗都有所不同。例如云南地区的滇剧、花灯戏、白剧等,民间的传统戏剧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眼中,将文化传承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同时也就代表着戏剧文化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但其实是有所差异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只是代表此项文化得到了国家的认可。[1]而建立名录体系,也只是将文化传承下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开始,使各项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才是最终目的。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 2020-06-01

    云南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深入了解这些"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保护与传承现状,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重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在全面了解云南省临沧市"非遗"传承人群体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可行性策略,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研究 2020-06-01

    利用区位熵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市域空间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测度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程度。研究表明:①云南省16个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②云南省的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区位熵值差异不大,其空间分布较为均衡,民间文学在德宏、普洱较为集中,传统音乐在怒江最为集中,曲艺类非遗集中在西双版纳、楚雄、昭通,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在昭通最为集中,传统美术在大理较为集中,传统医药在昆明、楚雄较为集中,民俗在怒江较为集中,区位熵2.15,其余地域较为均衡。③国家级非遗与相关旅游因素之间系数检验不显著,省级非遗与相关旅游因素之间系数检验显著。

  •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意义 2020-06-01

    文章概述云南滇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基本情况及文化旅游现状,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建议。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集地方地理文化、人文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医学文化等于一体的传统文化旅游,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密不可分。非遗融入旅游,对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 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云南省苗族国家级、省级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各地州保护不均衡;发展与传承经费严重不足;苗族同胞保护意识淡薄;未建立四级档案数据库;基本无传习场所;未建立陈列馆;竞技性项目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人各地州后继乏人;传承人传习经费不到位等是云南苗族传统体育非遗发展与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云南曲靖:马龙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进课堂 2020-06-01

    本刊讯: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传承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解决了传与承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有基本保障.马龙二中将开设非遗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亲自给学生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