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6 条数据
-
“互联网+”背景下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并改变着行业的发展,尤其对传统产业和技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文章通过对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的调研,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的特点,分析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常态发展的原则、策略及措施。
-
互联网+语境下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的构建 2020-06-01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应抓住这个新契机,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和资源,通过展示、营销、参与和创新网络多个网络平台的构建,为皖北非遗开辟出新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
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新时代与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与传承保护的双重抉择,进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从中发现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非遗传承后继无人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意识淡薄等系列问题。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执行物质文化遗产定价策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体系和实施全社会参与性传播举措等多项结论,旨在培养大众意识,实现创新可持续经济发展。
-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对嘉兴龙翔号花烛的文化创新 2020-06-01
龙翔号花烛作为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传承百年。本文拟将其与互联网思维对标,进而探讨龙翔号的当代传承。互联网思维模式对"非遗"的文化创新,试图寻找有效途径给"非遗"注入时代元素,使其具有时代性。互联网思维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第一要素,而"非遗"是中国文化传承千年的文化载体,其中文化的精深度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理清在传承中哪些是不可或缺的,与互联网思维结合中考量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从容面对这一时代课题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的利与弊 2020-06-01
进入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新媒体其优势在于能够加快非遗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凝练丰富的传播内容,提高了非遗信息的接受度,满足了广大受众个性化需求,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
“互联网+”背景下非遗万载夏布营销创新研究 2020-06-01
夏布是以苎麻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纯手工麻织品,本文主要研究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夏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载夏布"既刚又柔、色泽诱人",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万载夏布生产日渐衰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对此,本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探究万载夏布营销现状与问题,以互联网营销手段为基础,基于互动模式的大数据营销创新体系,打造线上线下万载夏布营销新模式,取代原有的单一传统销售方式,让"非遗"活在当下,让文化走进生活。
-
“互联网+”时代非遗档案保护与优化精准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国家和民族记忆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做好非遗档案的保护工作,优化精准传播,推广非遗档案文化,使日益丰富的非遗项目得到传承。
-
粤剧对移动互联网说:带我闪耀带我飞 2020-06-01
粤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粤剧网是粤剧唯一官方网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在新时代传播传统戏曲,是当代戏剧戏曲工作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复兴传统文化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