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2 条数据
-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20-06-01
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凝聚了艺人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创造力,但其文化创意的水平不太高。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开展了搭建交流平台、开发文创产品、探索"互联网+非遗"、把非遗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等工作,但泉州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存在不少的挑战。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泉州技艺类非遗的传承需要传承人的匠心也需要观念的创新,要积极进行跨界资源多元整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展基于生活现实的体验活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资源,在当今如何更好地走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实现其活态传承,有效推动和实现其"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从而赋予古老的"非遗"以新的生命力,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和新理念。
-
游学湖湘 ——非遗研学旅游的湖南模式 2020-06-01
湖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非遗项目数量众多、门类丰富、区域集群,发展非遗研学旅游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社会优势。为深化湖南省非遗研学旅游的特色模式,从湖南省研学旅游现状、特征切入,通过分析湖南非遗研学旅游基地的建设发展案例,可归纳出以下五大内容:基地硬件建设、人员建设、课程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评价互动体系建设。并提出完善湖南省各基地非遗研学要素的相关措施,为带动全省非遗研学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
乡村振兴战略下凤翔泥塑产业化发展路径 2020-06-0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是陕西凤翔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因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而具有重要的产业价值。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下促进凤翔泥塑产业化发展需坚守工匠精神,加强文化市场主体的培养,发挥产业联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加快专业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为非遗保护、开发寻找合理途径,振兴乡村文化。
-
基于文化产业理念的水族马尾绣工艺设计研究 2020-06-01
近年来,水族马尾绣依托贵州全域旅游的契机,以"非遗+文旅+文创"的商品化形式谋求传承与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对民族文化本体的忽视,使得马尾绣的发展出现了价值定位偏离和文化消减等情况。从文化产业的理论视野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强化文化自信,其次是扩大文化认同范围;在技术层面则是大力推进马尾绣和水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进而运用数字化技术与网络媒介,面向世界文化和艺术观念通过设计的方式创新和重塑马尾绣文化意象,从根本上激活马尾绣技艺的发展生命力。
-
新疆南疆四地州文化旅游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2020-06-01
新疆地区的主要扶贫目标,是要确保到2020年新疆南疆地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防止返贫。南疆四地州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是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将新疆南疆四地州与新疆其他15地州市的文旅产业相比较,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分析新疆南疆四地州区域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价值,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开发的驱动因素,结合南疆四地州的不同发展情况,得出"非遗扶贫"和"旅游+"的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开发路径。
-
牡丹江市朝鲜族“流头节”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了现代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很多"非遗"已经被人淡忘,慢慢消失。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是刻不容缓。本文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流头节"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思考保护传承"流头节"的措施,寻找"流头节"产业化发展途径,以此来找出一条"非遗"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路线,打造出黑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
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 ——以周氏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为例 2020-06-01
非遗产业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商品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业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内在需求与必然趋势,而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饮食类非遗项目来说,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可以助推其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周氏红酸汤丝娃娃制作技艺为例,探索饮食类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