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80)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80)

共检索到 80 条数据

  • 论非遗保护视角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个民族人民继承和发展所得,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与命脉,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竭尽全力的去保卫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高校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将"非遗"适时融入其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大艺术生去汲取民间艺术养分且拓展本体文化视野,这对于学生自身审美能力提升和实践能力强化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非遗保护视角下的高校艺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 高职院校开展“非遗+扶贫”的路径刍探 2020-06-01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攻坚力量。一些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开展"非遗+扶贫"的路径,期望对精准扶贫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如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人数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等。做好宣传工作、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剪纸内在价值的提升反促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是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解决方案。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等职业学校传承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传承人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和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把一些民间非遗项目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让广大职业教育学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承人。

  •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地方高校因其先天拥有学科融合、科研创新、学术拓展等平台特质,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文章以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为平台,对非遗传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探讨,最终实现非遗传承质量的整体升级,实现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性调整,提升非遗的核心竞争力。

  • 特殊教育学校现代非遗手艺传承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为例 2020-06-01

    特殊教育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上帝为他们关上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扇窗,残疾人在非遗手艺传承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系充分挖掘残障学生的身体优势,开展非遗手艺传承与现代创新,立足"非遗"文化资源,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增加非遗课程模块,深化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将"非遗"传承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学生作为"非遗"传承的主体,把"非遗"项目纳入课堂教学和课程辅助活动,同时培育命名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为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创新学习搭建起宽广的活动舞台。

  • 曲艺类非遗的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运用价值探析 ——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 2020-06-01

    在加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新形势推动下,以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结合曲艺类非遗的特质,从文化传承、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共享四个方面,可较全面地了解曲艺类非遗在独立建制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价值。在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多能一专”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推广工作。

  •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外宣翻译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发展、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文化对外输出的理想渠道。我们应该积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并完善其体系,从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文章结合课题项目组对湖北省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现状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湖北省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发展途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