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以新身份谋发展——台胞陈荣文获评大陆“非遗”传承人 2020-06-01
与有荣焉,这成为我的新使命。台胞陈荣文获评福建省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后如是表示。近日,福建省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来自金门县的陈荣文成为首位获评漳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台湾同胞,他擅长的门类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闽南地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漳州、泉州、厦门和台港澳、东南亚地区。
-
当古老技艺走入现代生活 2020-06-01
提到蓝印花布,总会让人联想到那沉静深邃的青色和青花瓷彼此映照,颇具中国古典之美。对大多数人而言,它也许只是存在于棉质布料上的一种古老的扎染工艺。江苏南通地区是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这项传统工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但岁月长河并未洗去这古老技艺的光华。恰恰相反,在南通,以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吴元新一家为主,从吴元新母亲算起,到他的女儿吴灵姝
-
对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培训的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云南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培训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印记符号,它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工作是国家对非遗开展保护的重要体现。非遗传承人群进高校,对高校以及传承人来说不仅仅是机遇更是挑战。本文以浙师大的2017年暑假的非遗培训班为例,以及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回访情况的了解,对非遗保护提出一点思考。
-
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亟待构建探究 2020-06-01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非遗传承人在继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非遗传 承人及其技艺进行有效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非遗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及其技艺的保护,就必须 构建科学完善的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 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机制的对策。
-
浅谈非遗传承人提高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愈加凸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已成为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非遗传承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赣榆“肘鼓子”及其传承人 2020-06-01
赣榆地方戏曲"肘鼓子"终于成功入选省级非遗项目,这对于老艺人彭仁善、王起娥夫妇来说,是一种安慰。要知道,由"肘鼓子"演变而来的胶州茂腔,早在2006年初就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誉为"胶东之花"。连著名作家莫言都感慨故乡高密的茂腔令他魂牵梦绕,是个"拴老婆橛子戏"。其实这个"茂腔"也是"肘鼓子"的一种。当然,与其说"茂腔"是一种"肘鼓子",倒不如说"肘鼓子"才是"茂腔"的鼻祖,因为在苏鲁两省交界地区几乎所有的地方戏曲都是由"肘鼓子"演变而来。
-
优化制度设计 加强非遗保护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非遗条例草案),共有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委员和代表认为,非遗条例草案充分吸收了二审审议意见,广泛征求了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和市民群众及其他各方面的意见,体例结构进一步完善,在传播和发展等方面增加了亮点内容,突显了首都非遗保护的特色。同时,委员和代表还对代表性传承人、人才培
-
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受益机制研究——以《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为例 2020-06-01
口头传统的传承人在传承、守护、延续和发展口头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人是口头传统文化资源的所有者,也是口头传统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相关利益者,只有让传承人在传承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和充分受益,才能使口头文化活态传承得以实现。以《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为例,在调查中发现其生活境遇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目前《玛纳斯》史诗传承人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人所应享受的精神物质权利的分析,探析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人的受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