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主持人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源于生活、植根于民间,是民众世代相传的历史记忆、情感积淀和文化认同,彰显出人类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遗极为丰富,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汉族的一支,客家民系具有大量的

  • 浅析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以重庆为例 2020-06-01

    一、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基本概述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是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内容的具体记录,记录形式诸如文字、图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非遗信息资源,既有传统档案原始记录性,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体现非遗项目文化价值。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对传承和挖掘非遗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记录着历史,展示着个性,是人们诗意般的集体记忆和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是非遗项目的核心和

  • 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非遗项目众多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现状,文章对传承人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对传承人认定、奖惩机制、监督考核、后继人才培养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 把根留住——传统文化进校园剪影 2020-06-01

    “传承淮河文化,推广花鼓灯艺术”是蚌埠新城区实验学校坚持多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淮河文化,感受花鼓灯舞蹈艺术的文化魅力,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爱上花鼓灯》,聘请冯派传承人娄楼、著名花鼓灯舞蹈编导许祭红、泗州戏非遗传承人翟秀琴、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代表传承人朱同陆等多位专家,让花鼓灯艺术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学校已被国家教育部、文化部确立为“国家级花鼓

  • 略论传承人口述史的基本特征 2020-06-01

    传承人口述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领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学科方法论,一经问世,便广受学界关注。在传承人口述史科学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及保护工作正逐步走向深入。传承人口述史在非遗研究及应用领域显现出的独特学科价值是与其具有的跨学科融合性、身体性、主体合作性、多重建构性等基本特征分不开的。

  • “古三关”笙管乐奏响融合创新之声 2020-06-01

    [本刊讯]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影响力,河北省霸州市于2020年11月8日、9日举办"古三关"笙管乐交流研讨会,京津冀地区18支笙管乐传承人交流研讨关于传统乐社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交流会上,北京市智化寺京音乐、天津沽北运河善韵古乐会、霸州市张庄音乐会、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等京津冀多位传承人都谈到了目前的困境及应对方法,为其他乐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专家也为大家解读了最近的国家非遗政策。会后,传承人们彼此交流切磋技艺、绝活技法,有了新的认识与提升。

  • 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 ——“年画女侠”刘钟萍 2020-06-01

    刘钟萍,佛山木版年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佛山冯氏木版年画第三代传人冯炳棠,2017年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成果展荣获"新生代传承人之星"称号,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名单。

  • 妙用地方非遗资源 2020-06-01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传承和发展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起着重要作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学生多途径"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无锡拥有100多项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锡剧、留青竹刻、惠山泥人、刻纸技艺、紫砂壶制作等,形式活泼多样,地域辨识度高,文明世代相传,可触可亲可感。我们用好地方非遗资源,发挥非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