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非遗文化添彩校园 2020-06-01

    迎罗汉,是缙云县一项传统节日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都小学是全国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迎罗汉"传承教学基地,处处盛开着"非遗之花"。学校打造了极具特色的非遗展览馆、非遗文化墙、非遗中队等,聘请了村里的非遗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辅导员们带领队员走进仙乡、寻求根源,成功开发了《迎罗汉》精品课程。每个中队都

  • 打开非遗那扇窗 点亮信仰那盏灯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温暖而古老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技艺渐受冷落,华夏文明面临传承困局,非遗教育刻不容缓。非遗课程——按需订制套餐为传承文化,博兴县第一小学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按需订制非遗套餐,注重非遗课程顶层设计,挖掘非遗资源传承点,组成非遗传承目标线,构建点线面非遗课程架构,助推非遗课程的实施。

  • 中国观赏石协会首期赏石传承人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0-06-01

    2020年8月27日,中国观赏石协会首期赏石传承人研修班在北京市开班。中国观赏石协会部分副会长、副主席、专委会负责人,各省市级观赏石协会负责人,各"赏石艺术"非遗保护传承单位负责人及业内资深人士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班。自2014年"赏石艺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5年中国观赏石协会被文化部认定为"赏石艺术保护单位"后,中国观赏石协会围绕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赏石艺术"

  • 为己利他视角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初探 2020-06-0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为己利他的理论视角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逻辑进行研究,探究场景中体育“非遗”传承人是如何行动的,揭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利他的行为逻辑表现;他们传统体育技艺突出,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好的村落声誉。是村落间公认的“能人”,体育“非遗”传承人为己的行为逻辑,无形中会挫败同样在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部分边缘人物。传承人的利他行为能使上级部门和村落参与的群体有效整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然而传承人的消极懈怠行为表现会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只是以为己利他作为研究的理论视角,尚未深入,不够完善。因此,也未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是,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对体育“非遗”传承人的行动逻辑将会是今后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的研究可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 城市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2020-06-01

    目前,非遗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减,导致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与毁灭.因此,我们应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理念,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城市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非遗的保护提供帮助.

  • 非遗政策背景下传承人保护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随着传统村落的衰败,非遗传承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传承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从政策方面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出一定的建议.

  • 大数据技术在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培养中的应用 ——以壮锦为例 2020-06-01

    近些年,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加强,各级政府也强化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少数民族女性在手工技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有特殊的优势地位,而她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受到的冲击又更为严重,所以该文以广西壮锦为例,探索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女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保护。而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作为新信息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该文将大数据技术与培养女性壮锦传承人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女性壮锦技艺传承人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培养。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开馆 2020-06-01

    近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吉州窑陶艺馆正式开馆。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1971年被调到江西省博物馆工作,恰逢吉州窑发掘工作启动。通过观摩吉州窑窑址出土的瓷片,激发了他研究吉州窑瓷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