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面对当前我国非遗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严峻形势,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对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进行思考,提出了优化各级保护部门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基层保护单位职能作用等一系列工作措施.

  • “非遗工作”与“非遗传承” 2020-06-01

    当我们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传承"二字是最常出现的词汇之一.在笔者看来,传承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延续和项目传承人"授徒传艺",另一是指政府部门"非遗工作".二者的目标、责任、实施、成果等种种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二者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清、模糊混淆,就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偏差甚至损害.

  • 传承+创新,可拉动千亿级市场 2020-06-01

    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一块金字招牌,彰显着“遗产”的稀缺性,成为各地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走出博物馆,借助互联网,衍生创意设计,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保守估计,非遗市场化在传承与创新的摇摆、平衡间,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从高大上的收藏品、民俗展演到路边摊的工艺品,“非

  • 例谈运用非遗文化提升幼儿教育趣味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对教育而言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教学的一种尝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教师要以兴趣为导向,给幼儿们播下热爱“非遗文化”的种子。为此,首先要求教师科学地选择文化主题,迎合学生对文化的兴趣爱好,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其次要求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教师让幼儿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感知领悟非遗文化内涵的机会;最后游戏结束之后,师生应对本次活动做出评价总结,反思经验与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加以改进。

  • 葛渔城·重阁会 2020-06-01

    国家级非遗葛渔城重阁会在201 7年12月29日晚亮相国家大剧院,参演了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献上节日的祝福。荣景玉: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年40岁,廊坊市葛渔城重阁会会长,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廊坊市景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董事长。2006年河北省授予“省级非遗”单位,2008年中宣部再次命名葛渔城重阁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 “非遗”传承到底该传承些什么? 2020-06-01

    5月8日,文化与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中,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有13位,涉及花茶(福州茉莉花茶)、绿茶(碧螺春、紫笋茶、赣南客家擂茶、婺源绿茶、信阳毛尖、恩施绿茶、都匀毛尖)、红茶(祁门红茶、滇红茶)和黑茶(千两茶、茯砖茶、六堡茶)4大茶类13种名优茶。

  • GS1在江西非遗保护及溯源的应用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截至2016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8名,"非遗"资源居全国前列。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根据非遗保护十

  • 永年西调历史发展时期划分之我见 2020-06-01

    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对永年西调历史概况的梳理较为粗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环节记载模糊,也未对永年西调的历史时期进行科学划分。笔者通过考察和走访,对河北省邯郸市的地方戏曲剧种永年西调的历史概况进行了研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笔者采访了永年西调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海臣老师以及永年西调省级非遗传承人赵金娣老师,通过两位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还原、梳理出一个永年西调的艺术形态流变及发展的确切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