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当代花木兰”华一:华佗五禽戏传承人 2020-06-01
因为传承的是华佗五禽戏,又由于自己是第59代传承人中的本门大师姐,"华一"成了她在武林届的名字。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能时时鞭策自己在非遗传承的路上竭尽所能,创新开拓,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贴合时代,更亲民接地气,更有时代气息,更利于传播。年轻的人生,因追逐梦想而精彩,因专注传承而丰厚。华一的中国梦就是做一名文武兼备的非遗传承人,践行使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外界再多干扰,都赢不过你的信念
-
非遗视域下的扬州漆艺传承人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市场化浪潮面前,传统工艺产业严重衰退。扬州漆艺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传承模式的"核心"主要在于传承人,要想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扬州漆艺的传承延续之路,就必须要全面地考察扬州漆艺传承人的生存、传承等基本现状,进而优化其传承人保护模式,构建一套完备、系统的传承机制,提高扬州漆艺的有效性传承。
-
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探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需要单一考虑和综合分析。被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生活保障,还需要精神关怀。传承人自身也应该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与义务。
-
浅谈非遗传承机制建设 2020-06-01
当前,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理念,在此背景下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空前提升。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中,积淀着无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文化,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发展和冲击下,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加强非遗保护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并且打造传承机制。为此,本文对非遗传承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概述,浅谈如何加强非遗传承机制建设,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让非遗文化重现生机。
-
历八年艰辛 绣“大美敦煌”记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 2020-06-01
2019年12月18日,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第四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这里举行。应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桦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非遗上海画绣传承人叶伟娜和她领衔创作的上海画绣《观无量寿经变图》在此次会展中展出。这幅宽4米,高3米的巨幅刺绣作品丝光霓彩、绚丽夺目,它复原了盛唐时期经变画全貌,成了博览会的最大亮点,4天的展会,每天前来参观的海内外观众络绎不绝。他们赞誉这幅国宝级的作品来澳展出是澳门文化和会展界的一件盛事,使他们大饱眼幅,也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增光添彩。
-
石龙“霸王鞭”传承人李繁昌 2020-06-01
在大理州剑川县西南部沙溪镇的"民俗文化生态村"石龙,多年来流传着一种酷似剑术的舞蹈,2020年8月的一天,我前往剑川县石龙村,采访云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龙"霸王鞭"传承人李繁昌。不一样的"剑术"李繁昌是我近年采访的大理州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唯一的80后,也是大理州第六批4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之一。
-
保护非遗,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不断流 2020-06-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如果没有非遗的话,我们的文化就会断流,我们的社会发展就会滞后。由此可见,能不能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究竟该如何有效保护“非遗”?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非遗”保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护传承人,也就是把它
-
乡村振兴 文化引领 非遗先行——乐清市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2020-06-01
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除却清新绚丽的自然风光外,乡村闲适恬淡的生活节奏和质朴多元的独特文化现象也是整体形象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乡村从来不应该处于文化产出的低位,不应被低估甚至忽视。那些从民风民俗里汲取灵感、脱胎于每一天柴米油盐、在田垄山前琢磨融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整个文化世界的馈赠,也可以反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引领,非遗先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新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和永久动力。近年来,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浙江省乐清市深挖乡村非遗资源,多措并举,擘画乡村振兴,挥写非遗保护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