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江门市“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06-01
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其中"非遗"音乐文化较其他文化更具代表性,具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民间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门的传统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具有多种类型,题材也五花八门,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尤其是"台山广东音乐"入选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江门"非遗"音乐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法对江门市"非遗"音乐文化展开调查研究,从市级以上非遗名单、以及代表传承人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非遗"音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存在的发展路径,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江门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成长提供新思路。
-
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推进,我们对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有了新的思考。文章以川北南充地区的非遗舞蹈现状为例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非遗舞蹈传承的背景,再结合实际分析非遗舞蹈传承的现状,并探讨了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
-
江汉平原荆河戏传承人的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非遗传承人生存现状的研究、调查、分析和应对性处理,是非遗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切实保证民间技艺活态延续的必由之路。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荆州"荆河戏",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与汉剧、京剧渊源甚厚,是珍贵的戏曲艺术宝库。在广泛收集荆河戏传承人资料的过程中,笔者从传承人的学艺经历、知识结构、经济收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并从荆河戏传承人生活保障、资料研究、培养模式、经济创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寻找针对性的开发与保护政策,以求在地方戏曲传承人的保护与发展中寻找可适用的对策。
-
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分析 2020-06-01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影响,而且抑制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需结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来对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的非遗传承人呈断层趋势、重视申报轻视保护、非遗传承人现有认定制度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系统、完善的对策,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工作,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动非遗传承工作的开展。
-
非遗传承人保护刍议 2020-06-01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是非遗精髓的真正载体,也是非遗传承事业的关键性因素。面对这一特殊群体,各级政府部门要同时扮演好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既要多措并举,大力扶持,又要做好引导,科学管理。
-
民俗学领域非遗传承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非遗传承人成为保护的核心与各方关注的焦点,尽管民俗学者对以故事家为代表的传承人早有研究,但传承人被置于非遗语境下,赋予了它不同于以往传承人的时代意义与特殊内涵。本文通过梳理2006年至今民俗学领域的非遗传承人研究,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承人概念、保护方式与生命史等方面,同时存在从政策策制度层面的思考到关注非遗影响下传承人的文化身份与社会意义、从问题探讨走向理论建构等研究特点。
-
构建农村职校余师傅鱼生王传承人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2020-06-01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且把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中。横县鱼生是很多广西居民非常爱吃的美食,余师傅是横县鱼生非遗传承人,要把鱼生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所以这就需要传承人进行传承。本文通过分析余师傅鱼生王传承人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职校余师傅鱼生王传承人培养模式一些策略。
-
皖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与保护机制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 2020-06-01
当前皖北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存在传承模式单一,非遗传承人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创新性,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分布不均,对传承人的培训有"同质化"倾向,对传承人的学术研究意识不强、存在对传承人个人生命史研究不足等方面问题。对于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合力支持。政府应加强非遗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施行与监督,增加政府补助扶持,构建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企业应加强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聘请非遗传承人,实现"双赢";非遗传承人个人应加强自身理论与业务学习,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实现非遗艺术品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