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357)
新闻(5)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357)
非遗资讯(4)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362 条数据

  • 苏派盆景传承人培养初探 2020-06-01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主要阐述了苏派盆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传承的做法,构建了“以大师工作室为引领、传承与创新为目标、双导师制模式为特色”的现代学徒制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以供其他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参考和借鉴。

  • 匠人匠心 老树新芽 2020-06-01

    用蓝印花布制成名片夹、把猛犸象牙雕刻成手机挂件、以乱针绣的图案装饰围巾……在“苏高新杯”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江苏非遗展洽会会场,当人们接触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潮流、时尚、接地气的模样呈现出来时,不禁为制作者那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创新设计所折服。这些作品是商品,也是艺术品,它们的背后不仅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包含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

  • 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的非遗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灿烂成果,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但由于非遗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许多非遗尽管保留到了今天,仍无法有效地融入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碍。自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以来,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复杂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

  • 关于宜春市2020年度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考核推优名单的公示 2021-03-05

    2020年度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考核推优名单

  • 传播学视阈下“非遗”研究中的主体界定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新兴本土学科,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分类研究法便是其中的代表。在此研究方法之下的"非遗"主体被整齐地划分为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两大类。传播学视角的介入给文化遗产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新媒介环境之下的传承人不止传承主体这单一的身份,他们在"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承担着更加多元的角色。

  • 黔东南州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我国非遗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其均衡培育和发展可进一步促进非遗的繁荣。文章以黔东南州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样本,从批次、类型、年龄、性别、民族和区域等6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结构特征,以期为非遗传承研究和该区域非遗发展提供依据。

  • 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探讨——以陶瓷非遗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陶瓷在我国具有长达万年连续不断的历史,它的发展过程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技术与艺术内涵。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受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调整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大批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陶瓷非遗项目")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消亡的危险,陶瓷非遗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亟需加强保护。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非遗传承人现状,非遗传承人的从业项目、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分析了政府、高校、企业在非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政府主导、高校加盟、行业参与,创新性地提出"三位一体"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 文化强国视野下的“非遗”传承人继续教育问题探析 2020-06-01

    非遗传承人继续教育是增强传承人自身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非遗"保护性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下文化强国战略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通过对"非遗"及其传承人的特殊性与区域性理解、认识,积极探讨"非遗"传承人继续教育的路径,认为"非遗"传承人继续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项持续性工作,对"非遗"传承人继续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提升文化知识水平、拓展艺术审美视野,另一方面也是增强"非遗"传承人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