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李剑:让剪纸拥有更多的粉丝 2020-06-01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不消2分钟,一头栩栩如生的"牛"呈现于眼前,李剑微笑着把"牛"送到记者手中,"今年是牛年,送你一头‘牛’,愿‘牛气冲天’"。中国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剪纸艺术更是炉火纯青。时至今日,这一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工艺,也与时俱进,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时代表达。正如宁夏艺盟文创工作室负责人李剑所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续,首先要让它"活下去",在尽可能保留核心部分的同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我的工作室做的就是让非遗传承下去。

  • “当代花木兰”华一:华佗五禽戏传承人 2020-06-01

    因为传承的是华佗五禽戏,又由于自己是第59代传承人中的本门大师姐,"华一"成了她在武林届的名字。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能时时鞭策自己在非遗传承的路上竭尽所能,创新开拓,让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更贴合时代,更亲民接地气,更有时代气息,更利于传播。年轻的人生,因追逐梦想而精彩,因专注传承而丰厚。华一的中国梦就是做一名文武兼备的非遗传承人,践行使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非遗文化。

  • 澥浦镇:在非遗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2020-06-01

    在浙东宁绍平原东端,有一个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澥浦镇。2019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名单,澥浦镇获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小镇。近年来,澥浦镇推动非遗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多项非遗技艺得以有序传承。

  • 人才书画影 2020-06-01

    人才擦亮非遗文化名片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建设,全力支持“非遗”传承人创作研究、带徒授艺,使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得到发展壮大。图为传承人传习潮阳文化品牌——“潮阳民间剪纸”。

  •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教学启示 2020-06-01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对于传承中华文脉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因此,在倡导以文化创意带动产业发展升级的新形势下,高等艺术院校要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本次课程以"传统新造"为主题,展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专题实践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聚焦传统民间手工艺文化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

  • 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 2020-06-01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传承现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部分简称"非遗")与中华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息息相关,传承非遗是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时代更替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文化性以及民俗性等特点生发出疏离日常生活、与现代社会脱节、分布区域零散等隐性问题,使其陷入社会认知度不容乐观、能动性降低与继承人青黄不接等发展困境。

  • 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贵州反排木鼓舞个案的体育民族志研究* 2020-06-01

    文章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贵州反排木鼓舞为核心案例,对苗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行动者网络进行体育民族志研究,关注人类和非人类两大类行动者的能动性。研究表明,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是由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其中非人类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台江县“非遗”保护中心作为核心行动者,成功建立了一套利益整合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异质行动者的积极性,从而维系反排木鼓舞传承网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特稿栏目主持人语 2020-06-01

    文化认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当代文化语境下"非遗"传承与发展工作的有效路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遗"带给我们理解历史、继承智慧的亲缘感,标识我们文化身份的同时,赋予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正是因为活态传承的神奇力量,多姿多彩的"非遗"形态才显出了文化多样性。可以说,文化认同已成为我们讨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基本维度,从中关联起文化多样性维度与创造性维度。没有认同,我们将忘记历史,以某种进化论、中心论来否定文化的多样性,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