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非遗”舞蹈霸王鞭在地方高校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

    高校参与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与社会发展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霸王鞭舞蹈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分析霸王鞭舞蹈在高校传承的意义,从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完善舞蹈教材、扩展宣传模式、创新教学实践四个方面,探究地方高校舞蹈教育中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希望能够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为保护传承我国优秀的非遗舞蹈文化做出努力和贡献。

  • 赣剧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大力推进,社区已成为了城市最接地气的基层组织。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是我们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的传承与发展作一些理论探索。以"非遗"——赣剧为主角,以社区为平台,探索一条传承和发展我省优秀剧种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若要传播、传承、发展优秀赣剧文化,首先要理清赣剧文化的内涵,理清城市中社区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才能做到真正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社区民众道德水准,继而为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 焦溪古镇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融合研究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研究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焦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尘封已久,但是数量众多,仔细梳理并加以开发,不仅能产生文化价值,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文章论述了焦溪非遗开发的价值,介绍了焦溪不同类型的非遗文化,对于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提出了建议。

  • 浅谈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2020-06-01

    现代人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当时的"现代生活元素".与现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相符,非遗不仅光彩重现,还成为改善现代人生活的助推器.那么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紧随时代步伐与生活共融是本文主要要讨论的重点.

  • 非遗融入厦门市社区文化建设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民间与民众,它具有活动娱乐性功用;地方特色性功用;群众参与性功用;道德教化性功用;族群认同性功用;体育健身性等功用.保护与传承的根本也在于回归于民间与民众,服务于民间与民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非遗融入社区的必要性,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和扶植非遗进社区.加大对非遗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提供展示平台、组织培训活动,聘请非遗传承人到社区担任教师,直接教授社区居民,建立一支保护和利用非遗文化的专业队伍.

  • 关于加快高校非遗建设的重要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繁荣历史的有力见证,是文化营养和文明基因的载体。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或许它们早已没有生产力,但其文化力依然不容忽视。一切文化都具有时代性,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转化创新,使其融入当下、服务当今,才能永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 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几点思考 2020-06-01

    非遗既能传播传统文化,又可带来物质财富,应做好规划,加强教育,扩大影响,让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 麻阳花灯在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传承研究 2020-06-01

    麻阳花灯历史悠久,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是湖南省政府确定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非遗文化麻阳花灯引进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寻求更好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