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相聚切磋开眼界 古风遗韵翻新声 ——2019甘肃省非遗传承人群陇东道情研习班综述 2020-06-01
非遗进入人们的视线已有十数载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自由传承方式迫切需要向正轨学校教育转型,陇东学院作为陇东地区唯一的地方性高校,肩负传承地方民间文化的使命,2019年第一期陇东道情研习班在陇东学院成功举办。作为"201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省级参与高校,陇东学院为地方传统戏曲非遗项目保护和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
-
东莞茶山绸衣灯公形象创新设计与研究 2020-06-01
东莞茶山绸衣灯公是东莞市茶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茶山绸衣灯公源于宋末元初,发展于明清,兴盛于民国,是极具东莞本地风俗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遗产物已经消失,茶山绸衣灯公经过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将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如何使绸衣灯公在保持传统特色的情况下,结合时代特色,融入时尚元素,创新形象,使其在后期发展中地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推广,获得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茶山绸衣灯公需要解决的问题。
-
彭州市川剧校园传承经验探索及研究 2020-06-01
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州是著名的川剧之乡。非遗传承,校园传承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彭州扎实推进川剧校园传承,成效显著。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非遗"活态传承的特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做好地方非遗保护工作,通过对地方非遗基本情况研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激发传承人的积极性,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下,培养更多观众和传习者,共同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
开展多彩活动,传习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土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高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不仅使许多本土民间非遗陆续消失,而且现存的非遗传承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所以,我校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并在学生中常态化的开展活动.
-
浅析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以重庆为例 2020-06-01
一、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基本概述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是对非遗传承人口述内容的具体记录,记录形式诸如文字、图片、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蕴藏着丰富多彩的非遗信息资源,既有传统档案原始记录性,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体现非遗项目文化价值。真实、全面、系统地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内容,对传承和挖掘非遗项目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记录着历史,展示着个性,是人们诗意般的集体记忆和温暖人心的精神家园,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人是非遗项目的核心和
-
“非遗”视角下高甲戏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目前,我国戏曲已基本入选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非遗后时代”.但是就高甲戏的传承、发展、保护情况而言,困扰艺术发展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本文立足于高甲戏的艺术价值,整合当今时代“非遗”的传承情况,对高甲戏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详尽论述.
-
非遗背景下宁夏回族乐器咪咪的发展传承初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作为回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宁夏回族乐器——咪咪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于2006年被评为非遗项目,但是现实的发展传承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咪咪"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回族地区的一件传统乐器,经文学史家的考证是羌笛与芦管演变而来,唐太宗李世明《饮马长城窟行》诗中"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李益"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句都是咪咪的记述,咪咪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咪咪已经被现代人所忽视,使传承受到了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