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女书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女书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与职业院校的融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提供典型性的案例借鉴.高职院校通过挖掘学校当前优势,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抓住技艺技能展示交流机遇,与创业就业教育结合等方式,探索女书在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传承非遗文化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将学科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关注,并积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非遗文化进行渗透和教学,让小学生们了解我国非遗文化,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意识,让非遗文化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得到传承。
-
长乐抬阁非遗现代化传承与发展困境 2020-06-01
长乐抬阁是起源于湖南长乐古镇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看做是一部活的民俗史。长乐古镇具有千年历史,虽然早期的历史资料保存较少,但长乐抬阁的道具、面具绘本和故事内容中却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长乐民俗。本文对长乐抬阁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发现问题来促进长乐抬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的规范化保护和有效开发,为国家非遗保护政策及长远开发提供较为真实的实践经验以及合理的政策意见。
-
鄄城县杏花岗村三皇舞民间形态研究 2020-06-01
三皇舞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间祭祀舞蹈,是民俗文化典型的活态遗留物之一。本文通过舞蹈人类学中的田野调查法,对三皇舞全面解析,寻找三皇舞在菏泽地区非遗舞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文化价值。笔者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与走访得出了以下结论:当地村民文化底蕴深厚,对保护文化遗产与文化环境具有崇高的意识,也对保护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要贡献。杏花岗村依旧坚持"原汁原味"、原生态表演的现状,为三皇舞背后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属性的整理提升了研究价值。
-
新媒体时代新化山歌的传承方式初探 2020-06-0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有效地嫁接传统与现代,可为"非遗"的传播注入活力.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和潜力.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传播和保护,是目前值得关注的非遗传承新方式.
-
浅谈陕北地区文化馆的非遗传承服务——以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为例 2020-06-01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服务的解读,以吴起县文化馆非遗工作为例,浅谈陕北地区文化馆在非遗传承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例为证,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寻非遗的发展趋向。
-
浅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创新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文明的进步,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已成为每个人身上的职责和使命。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关人员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帮助非遗文化发展找寻出路。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不断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非遗文化发展,促进我国提升文化实力。
-
发挥非遗资源优势 助推乡村振兴——以河北邯郸地区非遗资源为例 2020-06-01
文化传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可抹去的民族文化记忆。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谋划文化建设策略,才能做好乡村振兴中的铸魂工程,才能留住文化的“根”。本文以邯郸地区的乡村非遗资源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多元触角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