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子舞校园传承方式的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和区域文化承载的重要记忆,是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学校应合理利用"非遗"资源,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程、上舞台、推出去,使学校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堡垒。以甘肃非遗节子舞进校园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的优势,并初步探索出节子舞校园传承教育的途径。

  • 合唱《欢迎你到潮州来》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2020-06-01

    合唱《欢迎你到潮州来》,是由李英群老师作词,刘涧泉老师作曲的混声四部合唱曲,旋律运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潮州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潮州音乐是以器乐曲的形式出现,这首《欢迎你到潮州来》是以声乐四部合唱歌曲的艺术形式展现,在继承潮州非遗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的旋律特色和创作手法,拓展了潮州音乐的表现内涵,为非遗传统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开拓了新的路径。文章将对合唱歌曲《欢迎你到潮州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阐述。

  • 非遗视角下独竹漂传承保护探析 2020-06-01

    以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对独竹漂的传承保护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从非遗视角下独竹漂已经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独竹漂的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为独竹漂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 2020-06-01

    依托于数字技术手段,可实现文化遗产的形态转化,并将其作为生产资源,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数字技术的高效应用,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永久保存与完整保护,并对其进行再生、修复、利用等,最大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在此诉求下,相关人员需注重丰富非遗形态转化方式、非遗保护手段,从而将数字技术更好运用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

  • 立足非遗传承发展推动现代化转型 ——以东明粮画为例 2020-06-01

    华夏农耕文明灿烂悠久,孕育出无数珍贵的民间艺术.然而传统技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放环境由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生存环境和条件受到了当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文化特色开始慢慢销售,甚至有灭绝的风险.非遗保护工作引起了东明县政府的足够重视,采取"乡村能人+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方式,将东明粮画的经济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积极搭建资源平台,主动融入时代发展,使得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技艺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 让幼儿在课堂中感受非遗传承的魅力 2020-06-01

    如何将新颖、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地融入幼儿课堂教学,让"非遗"这一种活态文化保护实现从幼儿抓起,已经成为校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补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短板"的一项有益尝试。笔者就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实践案例等浅谈如何让非遗传承进幼儿课堂。

  • 创造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简称为非遗,具有文化属性。但非遗作为一种政府工作对象,由于出现的时间短,学术界对于非遗的认知和研究存在较多的歧议和争论,这就使它作为文化属性的本质没有得到全面、深刻和广泛的讨论。在此,从非遗这一类独特的文化形态之文化属性的创造和传承角度切入,以人这一主体为核心进行讨论,主要包括代表性传承人、一般性传承人、受众以及传承过程、时间维度、项目的制成品或最终呈现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更逻辑地认知非遗的文化属性表象和本质。

  • 传承视野下浙南地区非遗木活字的创新对策研究 2020-06-01

    文化传承视野下,浙南地区非遗木活字的匠心传承模式与创新策略研究正是从崭新的视角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木活字匠心传承的意义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着重从浙南非物质文化木活字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向、非遗木活字"寻根过去—扎根现在—伸根未来"的旅游产业策略方法、非遗木活字文创品牌推广和衍生产品创新策略、浙南非遗木活字体验式空间的跨界策略等方面进行木活字的探索和研究,实现振兴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文创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