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高职院校传承发展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0-06-01

    当今社会,文化已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尤其非物质文 化遗产境遇更加艰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审美体验和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地区和民族独 特的文化记忆,具备丰富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如何使非物质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下 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 历史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安徽省紫线管控研究 2020-06-01

    历史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安徽省一直以来对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的理念和实践都有较大发展,但是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从物质空间形态、非遗活动、功能业态等角度分级提出差异化的管控要求,延续城市的历史脉络,促进城市的高品质发展。

  • 杨昌芹:用竹“编”出美好生活 2020-06-01

    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入选。发展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一个出生在贵州印江的苗族姑娘,在学习竹编前,背篓和簸箕,是她对竹编的唯一印象。初中毕业后,杨昌芹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杨昌芹和竹编结缘于2007年,那一年,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并未返程,而是选择留下来,跟随

  • 非遗政策背景下传承人保护现状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随着传统村落的衰败,非遗传承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主要是分析当下传承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从政策方面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出一定的建议。

  • 复制品的光晕与暗影 ——略论电影艺术对“非遗”的呈现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刻录着久远的生活痕迹和民族密码而对当代社会认识历史有着重大价值。在纪录片、实景演出等形式之外,电影艺术也深刻地参与到非遗议题之中,以可复制的艺术形式对非遗文化展开流动的呈现。它的关键任务在于,在无法复归历史的语境下,用影像呈现解决构建文化认同的问题,不仅仅在其原本的文化内部凝聚主体的认同,同时也要将游离其外的文化"他者"召唤过来。许多电影都只是用传统划出了一条简单的退守轨迹,投下阴影是容易的,但既然是立足传承,电影创作就更应重新点燃光晕,设法呈现非遗文化的特殊性和其来有自的历史,表现出其延续的生命力。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前期民族文化和精神的积累.本文从"非遗"现有的问题入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

  • 平面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应用探讨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非遗传承人进入"银发"时代,年轻的典型性传承人队伍尚未建立.平面设计作为能够吸引年轻群体关注的艺术美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创新传承等方面,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年轻群体吸引力匮乏这一痛点问题

  • 让非遗更接地气,看胶州如何突围 2020-06-01

    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的上合青岛峰会上,来自胶州的非遗剪纸和秧歌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