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74 条数据
-
非遗视域下广西岑溪牛娘戏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2020-06-01
牛娘戏是广西的传统戏曲之一,是岑溪市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悠久的历史,本土化的特色以及丰富的审美艺术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并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牛娘戏赖以生存的基地发生了变化,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本文以非遗视域为观照点,思考当下岑溪牛娘戏传承的合理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牛娘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使其在当代绽放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传播路径*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多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加速了新闻和各种信息的传播效率,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通简称“非遗”)。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中,不管是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方面,还是从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非遗已经从遗忘的角落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在新媒体语境下,对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既要遵循传播的规律性,同时也严格依照非遗的保护要求,不能带有丝毫的盲目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路径探析——以广东省兴宁市为例 2020-06-01
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韵味独特、花样繁多,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文章整理了兴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分析非遗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研究 2020-06-0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贵州武术非遗尚未建立起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级项目保护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受外出打工或创业的影响,传承群体趋向老龄化。虽已将大部分武术非遗项目融入学校,但长期坚持练习的参与群体较少,流传区域主要在项目起源地传承,苗族武术流传区域最为广泛,贵州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开展了许多竞赛表演活动,武术非遗项目技艺水平提升效果明显,有关文献典籍整理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好。在国家的重视下贵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
论电视传媒中温州音乐元素的传播价值——以“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为例 2020-06-01
温州鼓词、温州民歌《对鸟》和《叮叮当》堪称温州的三大代表性音乐,在反映温商精神的两部连续剧中分别用它们作片尾曲、主题歌和插乐,既彰显了温州本土的音乐文化特色,也使南戏故里家喻户晓极具瓯越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音乐得到电视媒体的广泛传播、有效传承和保护。本文分析电视剧中"温州音乐元素"的传播要点,探讨电视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价值,以期从中得到非遗音乐传承保护新的启迪。
-
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至关重要的类别之一。以江苏省盐城市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阐述民俗类非遗的识别认定、演化规律的遵循、重视民众参与、发展特色旅游等,提出民俗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
浅析非遗文化大竹竹唢呐的现状与传承机制 2020-06-01
大竹竹唢呐作为四川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着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但与许多民间乐器一样,大竹竹唢呐主要因传承机制、审美变化、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一些现实原因,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一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及挑战,对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且直接对这一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较大阻碍。
-
非遗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实践探索 2020-06-01
我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物质和文化,其中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在现代技术的作用和人们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但是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被埋没,许多人遗憾、惋惜.纸烙画是山丹民间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以它为例,探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并提出非遗文化在中职学校中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实践的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非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