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途径* ——以天津高校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也是地方高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在介绍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传承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遗传承保护的实现途径: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做好地方非遗文化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馆资源、人员等特点,加强与地方各部门的合作,丰富宣传手段,设立文化推广部、建立非遗平台,提高大学生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 浅谈“非遗”普查后的工作 2020-06-01

    当前,大面积的"非遗"普查已结束,"非遗"普查后,需要做什么?笔者认为:必须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合理扬弃;必须增设专业机构、划拨专项资金、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关怀"非遗"传承老人,培养传承新人;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建立督查评估制度。这样,才能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一项事业,让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

  • 基层文化单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时至今日这些文化依然散发着熠熠的光芒,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性导致非遗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的非遗会随着大众的关注度降低等因素逐渐消失,严重影响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层文化单位要承担起重任,制定全面的保护政策、方针,使得非遗能够代代流传,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致敬传统文化寻找传承力量 ——走近非遗传承人(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情感的寄托。民族非遗进校园,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亦是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实现特色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期,让我们继续关注非遗项目,走近非遗传承人,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学习和弘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 传承人的视角:重庆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06-01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产实践性保护,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加强非遗传承教育等对策建议。

  • 包装与改编:“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误区 ——以金湖秧歌为例 2020-06-01

    当前,虽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重大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和误区。作为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过度包装与改编的负面效果已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将以金湖秧歌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装与改编的具体表现,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误区的重视。

  • 连云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好的关键在于产业化,非遗产业化是最好的传承,推进非遗新兴业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努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孕育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能够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历史价值,而且能够实现非遗产业化的经济价值。文章回顾连云港非遗产业化进程,发现由于传承人匮乏以及非遗与产业化结合的弊端等因素,连云港非遗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本文基于连云港非遗产业化现状,从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促进非遗动态保护等角度出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研究 ——以和林格尔剪纸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国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如缺乏政策与资金支持、培养人数少、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成型等。做好宣传工作、构建“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剪纸内在价值的提升反促人才培养、继续推进非遗课程进校园等,是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工作的长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