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以阳新布贴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当地独特的风土民俗和民间文化,是民间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以文创产品作为载体,有利于实现非遗的传承、发展与传播。文章从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入手,通过资料收集与文献整理,分析阳新布贴的创新设计要素。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保留地域特色,开发设计出具有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文创产品,让非遗走进日常生活,树立文化自信。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代相传、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加强,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是显现出无可代替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对非遗数字化保护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采用新思路、新策略、新手段,不断提升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
-
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武术拳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新时代传统武术进校园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非遗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传统武术进校园的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提高武术师资力量队伍的培养;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改进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注重体育非遗体育的知识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入手,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工作;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发展路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等职业学校传承的探索研究 2020-06-01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传承人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职业教育中不断渗透和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把一些民间非遗项目贯穿到职业教育中,让广大职业教育学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传承人。
-
民间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结晶,是具备高度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非遗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在民间的关注度正在减弱,甚至有些小项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也是政府决定将其作为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民间组织的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了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本文对非遗项目的价值进行了阐述,结合笔者的工作环境,对民间组织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方面进行了研究.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策略与路径——以天台“一根藤”为例 2020-06-01
天台"一根藤"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拥有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结构纹理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本文通过对天台"一根藤"的实地考察、对话非遗传承人和文献查阅等前期调研,简要分析与梳理了目前天台"一根藤"面临的发展问题与传承现状,探析天台"一根藤"在新媒体时代中如何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作参考。
-
扬州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优势及路径探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有效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扬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分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上所具有的地缘区位、学术专业及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而探讨地方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搭建学术平台、开展专业教学、打造产学研平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与当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风俗文化相互渗透.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其民间音乐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形式比较丰富,涵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门类,其中哈萨克族民间音乐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最多.为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需加大非遗视野下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文章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传承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