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基于县域“非遗”基础上的中职生创新创业探索 ——以兰陵“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艺坊为例 2020-06-01
基于"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基础上的中职生创业是命题,更是责任和担当。临沂市理工学校响应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指导学生与时俱进,勤工俭学,依托兰陵县悠久的文化历史及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业,创立兰陵"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艺坊,本创艺坊遵循"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的理念,是以"县域‘非遗’技艺技能与中职专业融合传承创新创业"为宗旨;以"为非遗找市场为企业找效益为员工找福利"为目标,以"讲好兰陵故事打造系列文化产品"为优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营销方式"为媒介的兰陵县‘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新服务与销售平台。
-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热点分析 2020-06-01
在经济、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武术非遗)如同所有传统文化一样,在显现自身所特有的价值时,也表现出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通过系统整理相关武术非遗研究文献,归纳武术非遗研究现状,探讨武术非遗研究热点。发现在传承人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互联网+传承模式、文化旅游开发等几个方面研究较多。本文认为,对武术非遗的研究应该围绕以下热点:武术非遗应根据自身具有的教化功能进行传承与保护,不断回归民众生活,做到传承人应"以人为本",打破"固化思想";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合理配置资源;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中国现代人群特征,不断创新传承与保护的方式方法,创造适宜武术非遗的发展契机,为武术非遗未来的生存奠定良好的基础。
-
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实施路径研究 2020-06-01
指出了随着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继承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显得更加尤为重要。职业院校作为区域技艺传承的主要承担者,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先天优势。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活态传承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切实可行的有效形式,以期为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借鉴与参考。
-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审美意蕴与传承创新 2020-06-01
利用艺术学的专业优势对"非遗"进行开发利用,借助文化产业的传播推广,能够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本文从艺术学的角度出发,开发桦树皮传统技艺中可以发扬、利用的审美要素,并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期被广泛应用于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
-
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保护与传承探索 2020-06-01
作为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古镇,樟木头有着极富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麒麟舞、麒麟制作、客家山歌、糍粑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活在东莞历史舞台加快退去,令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受限甚至濒临失传的危险.新的历史形势下,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本文从非遗+互联网、借助抖音等短视频传播平台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增强非遗人文内涵、挖掘非遗旅游资源等方面入手,对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进行了全面探索.
-
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文化基因得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地方高校因其先天拥有学科融合、科研创新、学术拓展等平台特质,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文章以高校非遗教学性传承基地为平台,对非遗传承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探讨,最终实现非遗传承质量的整体升级,实现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性调整,提升非遗的核心竞争力。
-
新时期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的思考 ——以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为例 2020-06-01
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共中央对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引了方向。达斡尔族音乐舞蹈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任重道远,笔者通过研究思考对以往的非遗工作成果作以总结经验与规律提炼,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贵州省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 2020-06-01
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传承良好、发展显著。现今为止,思南县有1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9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3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69项列入县级"非遗"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名。本文对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简要思考和建议,盼能有效推动思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