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高职院校图书馆非遗特色资源建设实践与探索 ——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传承遗产,对其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其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探索实践,包括在建设过硬非遗研究团队、选择重点特色课题、建立地域非遗文献展区、开展丰富多彩专题活动、创建数字化特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 非遗传承在视传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文章阐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利用"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具体阐述了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非遗传承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一形式的实践意义。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2020-06-0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落后低效等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传承的规模化、活态化、科学化优势,通过"校、政、地"三方协同、推动民族非遗与教育互惠共生,实现可持续化传承和发展.

  • 承传与转异:陕西陇县阎家庵血社火个案调研 2020-06-01

    陕西陇县的阎家庵血社火是全国此类民俗中唯一在夜晚以地台社火形式进行表演的民俗事象。从字面来看,“血”的物质性以及由其所产生的“血腥”视觉效果,是“血社火”概念之所以产生的核心要素,但是,阎家庵的血社火民俗在未经“改造”之前却并非是以“血”作为视觉装扮要素的,而且在其承传过程中,随着时代因素和非遗保护语境的更变,该民俗的内质细节和形式也发生了某些转异。本文基于民俗传承与转异的关系,对该案进行细微的民俗学窥视,借而探究当下时境中的民俗生态渐变的诸多要素,以期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与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性思路。

  • 非遗传承在视传类课程中的教学实施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6-01

    文章阐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如何利用"政校企合作模式"’在设计类专业课程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具体阐述了政校企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非遗传承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一形式的实践意义。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2020-06-01

    安徽省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安徽省经济文化发展至关重要。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在非遗传承工作上不断发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非遗保护实施细则,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本文主要从资金、创新、产业化、消费这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入手,搜集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探析 2020-06-01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 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空间布局及活态传承研究——建立发展潜力评估矩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结合当下非遗项目在传承保护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及现状,探究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方向.本研究以波士顿矩阵为模型,基于浙东唐诗之路关键五地非遗项目的创新性与生存现状,建立其发展评估体系,为浙东唐诗之路非遗的活态传承建设提供思路,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