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多是以口传心授为主,难以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因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业院校非遗传承人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多元化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成本,全面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一种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新范式。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回族武术现状及传承策略研究 2020-06-01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武术传承和发展的主要地区,其中孕育了四大著名拳种:杨氏教门拳、何家棍、鱼尾剑张家枪。它们已经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告诉我们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其具有杰出的价值、突出的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它存在着生存的濒危性。文章从它们的传承现状及传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一校一拳""数字化保护""段位制推广"等方面对宁夏非遗回族武术的传承策略进行了探讨。

  • “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问题探析 2020-06-01

    互联网+非遗风潮正当其时,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非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互联网+非遗"发展存在的瓶颈,提出"互联网+非遗"传播传承策略,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由于没有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非遗传承人队伍老化、媒体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搭建非遗传承人培养平台、加大媒体非遗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发展。

  • 新时代宜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 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世世代代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 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等。但是,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 文以宜章县为例,从多角度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 题。

  • 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达斡尔族音乐是我国非遗类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乌钦""扎恩达勒""哈库麦勒"等多个音乐文化形式,被列为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传统传承和保护的方式为基础,依托高校教育平台,是当代社会传承非遗类民族音乐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积极发挥地方高校对本地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传承的优势,推动达斡尔族非遗类音乐文化在高校中的活态传承,丰富我国非遗文化宝库。

  • “永兴坊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启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下社会瞬息万变,我们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做了介绍,梳理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重点指出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新思路下,"永兴坊模式"从开创文化扶贫新模式、非遗传承新做法、文化活化新典范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所做的成功探索和启示。

  • 社群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传承的实证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明传承。金华地区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体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金华的非遗传承面临严重挑战,文章分析了金华非遗传承的现状及问题,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互联网+"手段集聚社群,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商业化开发,希望能对其他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