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实践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2020-06-01
苏州碧螺春制茶技艺2011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手工制茶的局限,现在该非遗技艺的传承后继乏力。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和专业发展,将非遗技艺嵌入专业和课程,为文化自信背景下苏州碧螺春技艺非遗传承人培养做了一些实践研究。
-
数字媒体时代民俗类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分析 2020-06-01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尤其以手口相传的民间艺术为主要濒危对象。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借助各地民俗博物馆的兴起,通过藏品展示、民俗演艺等方式,让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视线当中,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些民俗博物馆开始尝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对民俗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数字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上面的表现,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这几个方面对数字媒体时代民俗博物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进行分析。
-
璀璨非遗 薪火相传——北京市石景山区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纪实 2020-06-01
非遗教育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
莱州草辫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0-06-01
作为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莱州草辫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莱州草辫工艺品精美细腻、自然宁静,然而随着机器化生产时代的到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莱州草辫的传承与保护形势严峻,结合数字化手段的保护刻不容缓,而具体操作仍面临各种问题。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莱州草辫进行项目建档、宣传与传承。新的数字化手段不断融入传统手艺类非遗项目,数字化传承与保护将变得更加有序、系统,确保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活态传承与“设计工匠”培养 ——以德州黑陶为例 2020-06-01
近几年,各地非遗保护机构或个人非常注重与大中小学的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运用优越的"校企合作"资源和高新技术手段培养"设计工匠",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国家软实力、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0-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积极探寻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的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以提升蕴含东方特色的传统非遗项目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
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的优势及几点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本文主要总结了作者从一个群文工作者角度观察到的宝鸡市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独特优势,也提出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意见。
-
商业视域下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0-06-01
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非遗商业化开发程度加深、传承人老年化等传承现状,湘西非遗正面临文化内涵被淡化、原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等传承困境。为促进商业化趋势下,湘西地区非遗更好传承,应从重视传承人培养、丰富传承形式、优化传承路径等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