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淮阳泥泥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创新开发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承载,休闲时代的来临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然而传承中尚存在一定困境,针对地方独特非遗项目的系统研究和具体开发方案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基于淮阳泥泥狗的文化蕴含分析,探索其传承的价值、困境和机遇,从而提出相应的IP定位、创新开发策略和延伸产品类型,旨在为淮阳县非遗传承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基于”德化瓷烧”非遗传承的现代学徒制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大部分都采取传统师徒制的口传心授方式,很难在现代教育系统内系统、规模的培养人才。这就导致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边缘化,并且陷入发展困境。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护与传承“德化瓷烧”这一非遗传统工艺。

  • 数字媒体视角下音乐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给各类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艺术家逐渐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来创作呈现新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从出现之日起就以其技术和艺术呈现的多样性占据着艺术发展的新主流。文章主要关注的就是数字媒体艺术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为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立法助力非遗保护 擦亮古都文化底色 2020-06-01

    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首都非遗保护、保存工作,传承北京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从大学生视角看待非遗“活”起来 2020-06-01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需求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于近几年成为热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受这一文化浪潮冲击与影响,而现有的许多传承与保护方式无法真正的做到非遗保护全覆盖、公民意识全覆盖、创新方法全覆盖等,基于项目的研究以及平台的创立,本文将以大学生项目负责人第一人称视角探讨非遗"活"起来中的新形势与新要素.

  • 高校视野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创产品研发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高校日常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阶段国内的非遗教学中的发展重点在于宣传和保护,从而忽略了非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经济价值,在教学中进行文化产品开发研究,将非遗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创有效进行融合创新,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更好的得到活态传承保护

  • 论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文化馆归属于县、市文化局管理,是县、市一级的文化事业单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探寻搜集、归纳整理、保护甚至传承都是文化馆应当担负起来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而又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产,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依旧要不遗余力加以保护。那么文化馆这一特殊单位的设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怎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就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现状出发,探析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作用。

  • 以“文化双创”助推非遗布老虎的活态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延续中华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身份的符号。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双创),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布老虎的保护和传承恰逢其时,通过文化双创让这一宝贵的遗产以新的文化表达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激活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