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遗烙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01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国际化文化融合以及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由此各种外来文化给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日益显露。在此情况之下,为了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发展以及独特性风格,我国积极推出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活动,将众多具有传统性、艺术性、文化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有力的保护。而烙画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特色化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着其特有的艺术生命与艺术文化魅力,在当今素质化教育不断发展以及新课标改革不断推行的教育及教学背景之下,将烙画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育及教学开展之中,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对此,本文基于烙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发展中重要价值及意义的充分认知基础之上,对非遗烙画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和论述。
-
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2020-06-01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是旅游院校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桂林旅游学院为案例展开研究,分析旅游、教育、文化三者之间的联系,阐述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该校在传承中存在的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训实验室建设有待完善、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兴趣等问题,从深化校政企合作、打造旅游演艺实景演出、完善专业及课程设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加强和改进非遗传承的对策,以期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的协同发展,为旅游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提供借鉴。
-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以三江侗族剪纸为例 2020-06-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众多,文化遗产丰富,各有特色。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越来越稀有珍贵,新的思想和观念改变了人们的传承理念,发展环境变得十分恶劣,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迫在眉睫。另外,当前的保护措施与传承机制还有许多不完善和漏洞的地方,导致大量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论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剪纸进行实地考察,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研究三江侗族剪纸,分析其价值与现状,并指出问题,最后提出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
如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隐形财富,因此不仅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努力,也需要全体民众积极参与保护与传承。文章将从提高民众的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依托精准的调研和全面的普查,收集资料,创设完备的非遗文化数据库、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对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创设完备的非遗文化保障机制几个方面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研究。
-
打造非遗教育新样态 2020-06-01
2018年9月,全国第五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一场“非遗文化”的饕餮盛宴惊艳四方。我们在欣赏这些精妙绝伦的非遗项目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如何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多年来,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秉承“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的有效途径,构建起了“华彩传薪”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今,已有30多项非遗项目变身学校课程。
-
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0-06-01
12月12日,由中国商报社、《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商业创新大会组委会主办,华夏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协办的"论非遗辉煌成就展非遗美好未来——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200余位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人士齐聚一堂,共同为非遗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徐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商报社旗下的《中国收藏》杂志,创刊至今20年时间里,进行过各种各样的采访、宣传和报道,始终和非遗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类别密切相关,一直为非遗保护与传承鼓与呼。其次,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可以说,这项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
非遗影像记录方法和艺术呈现研究 以安徽贵池傩戏为例 2020-06-01
傩戏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古老文化,它是一种极庄重的仪式,而今随着城市化进程,这项被日渐边缘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难题.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原有的傩戏记录方法如口口相传、文字手抄等方式落后,不能很好地保存并还原这项非遗活动,加之没有结合当前新兴媒介进行传播,致使缺乏关注度,造成传承困难的恶循环.安徽池州的贵池地区作为傩的流传地之一,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本文以安徽贵池某乡间傩戏及传承人的故事为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通过有效可行的影像记录及艺术呈现,解决傩戏的文化传承问题
-
“互联网+”背景下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并改变着行业的发展,尤其对传统产业和技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文章通过对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的调研,总结其传承与发展的特点,分析传承与发展的制约因素,由此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常态发展的原则、策略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