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维系的机制研究——以粤西庵里村年例为例的剖析 2020-06-01

    在构建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年例是粤西传承几百年且至今仍非常盛行的地方性文化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基于粤西庵里村的田野,发现年例文化节日的繁荣发展有着自我保护与传承的一套方式。通过详细描述年例的游神、宴席、睇戏三个部分和整体分析年例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实施与效果等,总结维系年例活动传承的内核:村落文化的传统,族群认同的维系,宗亲骨干的主导,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性路径,继而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 初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源与流 2020-06-01

    一、过去非遗保护的主要脉络与成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

  • 中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策分析 2020-06-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新时代与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与传承保护的双重抉择,进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从中发现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经济之间发展不平衡、非遗传承后继无人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意识淡薄等系列问题。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执行物质文化遗产定价策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体系和实施全社会参与性传播举措等多项结论,旨在培养大众意识,实现创新可持续经济发展。

  •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发展 2020-06-01

    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给予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以充足养分。我国农村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存在着重视不够,尤其关于农村非遗存在一些认识方面的误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依托农村非遗营造农村文化保氛围、进行体验教育、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等促进农村非遗的传承保护措施。

  • 非遗视野下粤北瑶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新时期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实践中为了扩大粤北瑶族民歌影响范围,更好地展出其独有的特色,则需要对与之相关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并将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促使瑶族民歌能够保留下去,避免其潜在应用价值、非遗保护效果等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非遗视野下粤北瑶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进行系统阐述,以便实现其长效发展。

  • 基于大学生公益活动视阈下的非遗传承研究 ——以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为例 2020-06-01

    陕西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也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经过政府、民间团体及新一代传承人的保护、创新,凤翔木版年画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面临“影响力小”“传承受众少”“难以销售”等难题;同时我们发现,在当今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中,支农支教募捐等活动占绝大多数,很少有关于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志愿者活动。故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关于非遗文化的兴趣程度、价值认可、及公益活动的参与方向论证和陕西宝鸡凤翔县木版年画的传承保护过程探究,构建一种“大学生——公益活动——非遗传承”模式,探索解决现今非遗传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基于“互联网+”的非遗类手工艺传承创新策略研究——以潍坊嵌银漆器为例 2020-06-01

    在“互联网+”合背景下,非遗类民间传统手工艺开始注重保护和传承,开始由生产性保护向产业化保护过渡。品牌、技术、专利、宣传等立体化运作,使得传统手工艺的地位持续上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嵌银漆器为例分析,如何使其揭掉被保护的标签,走入生活,融入生活,由产品变成商品,在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发展,才是非遗类传统手工艺完成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具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表现。

  • 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之思考 2020-06-01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文化现象被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具象体现成为近年的热门话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非遗迎来了保护与发展的新机遇。文章以田野调查实例分析非遗的境遇,提出传承者与保护者两大主体应注意的方法,并对非遗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