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非遗”保护视角下民俗民间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甘青黄河流域“羊皮筏子”漂流活动为例 2020-06-0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对甘肃、青海黄河流域“羊皮筏子”的历史渊源、文化变迁、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研究表明:“羊皮筏子”目前存在着传承人员断层、运作管理无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加强对“羊皮筏子”传承人的资格认定、资金扶持,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大力宣传加强文化意义上的保护;规范管理保证“非遗”视角下的传承;借力“黄河”打造体育旅游中的品牌;依托赛事加快产业模式下的发展等是“羊皮筏子”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后申遗时代”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2020-06-01

    在申遗热的时代背景下,有学者提出"后申遗时代"这一说法,强调非遗工作应从"重申报"转换为"重保护",要文化保护,则急需探索更科学、可持续的保护方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的传统工艺品,在申遗成功后,面临如何更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以自身特色为出发点,紧跟时代步伐,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独具匠人精神的专注与坚持,运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材料、新媒体、新营销的方式,探索适宜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 “山花儿”传承保护的法律机制 2020-06-01

    回族“山花儿”是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独有的一种民歌形式。独有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和特有的文化使得“山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得到传承。我国目前缺乏对保护传承人的法律规定,对传承人的法律条文不完善,对非遗传承主体的法律地位及相关法律权益都没有明确规定。加之随着环境资源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山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丢失。因此,推动“山花儿”在传承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吉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传承发展研究 2020-06-01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到破坏甚至面临濒临消失的危险。吉林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体育非遗,完成其多样性传承发展研究,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对吉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做了收集整理和总结概括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样性传承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 传承人视角下麦草画工艺发展路径研究——以汝南袁月英麦草画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传承人掌握着非遗的核心技艺和知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的传递者。传统工艺类非遗中的麦草画工艺是由手工艺人利用相关工具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传承人在这类非遗传承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保护好传承人,是解决非遗传承危机的关键,也是实现非遗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以袁月英麦草画为个例,从传承人的视角出发,探索适合麦草画工艺的发展路径。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01

    本文提出当前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存在的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传承人紧缺、非遗项目市场开发乏力等问题,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非遗传承动力;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非遗传承培养模式;挖掘传统技艺的当代价值,实现非遗的创新与发展。

  • “一带一路”倡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 2020-06-01

    一带一路倡议下,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迫切而重要。本文针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简要概括。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非遗"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路径进行探析。

  • 愿意当一辈子“演员”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对物质形态的保存,更是对作为传承载体的传承人的活态的保存。文章通过对国家级淮剧非遗传承人何双林口述的学艺、表演、授徒经历的记录和研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传承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保护积累可贵的经验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