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纺织非遗的创造性传承 2020-0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纺织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经过传承人的薪火相传和世代守护,已经形成为一种融合发展的工艺类别,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也在逐步实施,纺织非遗的创新模式正在推广发展。

  • 挖掘“非遗”民族之花,让传统文化芬芳校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我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积淀了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忆之根,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历史见证。如何将“非遗”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薪火相传,是我们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行校园非遗活态传承,对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2020-06-01

    新时代下,思考如何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综合分析现实情况及时尚发展趋势,东方生活美学体验馆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运营模式,除了实现非遗传承人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与人们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打造更多大众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美学产品更是真正把非遗的创新发展落在实处,同时为传统珠宝行业探索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 非遗人的战“疫”之路 2020-06-01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不像白衣天使一样能够逆流而上、千里驰援武汉,或许也不像“最美建设者”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建起伟岸的“火神山”与“雷神山”,守护一方平安。但是,他们依靠文化与艺术的力量为疫情中的人们搭建起了一座精神上的堡垒。这就是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非遗工作者们。他们满怀深情与担当,积极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宣传队伍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共同吹响战“疫”集结号,通过非遗作品讴歌人间大爱、传递必胜信心,充分发挥了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

  • 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2020-06-01

    紫金奖•第二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特别设置了大运河文创非遗展区。扬州雕版印刷、宝应乱针绣、仪征白沙窑、太平泥叫叫、金坛刻纸等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在展会现场向观众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发源于镇江华山的民间玩具“太平泥叫叫”虽是小物件儿,制作工艺也不算复杂,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 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20-06-01

    6月4日,“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在恭王府拉开帷幕,6晚11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秀展演,选取非遗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实例,展现振兴中国传统工艺、非遗走进美好生活的盛况。本刊特别采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由他为大家解读这次活动的特色。此次活动,孙淮滨认为意义重大:“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是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纺染织绣类非遗

  • 传承百年的非遗“夜明珠” 2020-06-01

    和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南部的非遗之美,要在晚上才能领会。"咚咚咚咚锵!"傍晚时分,随着一阵锣鼓声,南部县文化馆的皮影戏正式开演。猪八戒背媳妇儿,引得孩子们一阵大笑;张飞审瓜判案,看得大人们拍手叫绝……幕布后面,南部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洪富夫妇两人扮演了一场戏中的十数个角色,唱、念、演均由演员本人完成。杨洪富所代表的南部皮影戏,以川剧唱腔为基础,表演内容涵盖神话寓言、童话美德等传统剧目和现代新创作的主旋律故事。

  • 为非遗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记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个人穆天钊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古老而鲜活的地域文化记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活化石”。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这些口授相传的非遗正逐渐式微,有的甚至濒临失传或消亡。对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穆天钊而言,保护非遗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今年刚满30岁的穆天钊虽然才入行几年,但谈论起非遗来,他可谓是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