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674)
分类筛选新闻(42)
新闻(8)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674)
非遗名录(42)
非遗资讯(5)
学术交流(2)
政策法规(1)

共检索到 1724 条数据

  • 将“唱曲子”引入校园之实践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它记录着风俗人情、文化理念,是民族个性、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表现,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作为闽北山区的建瓯人也有着引以为傲的非遗代表作,其中一项就是“唱曲子”。在我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已被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传承进校园”是国家正在提倡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为推广传承“唱曲子”这一非遗民间曲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近两年建瓯实验小学已参与到了省级专项课题《校本特色课程唱曲子(非遗)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当中,并将“唱曲子”引入了校本课程。本文着重分享将“唱曲子”引入校园之实践探索的策略。

  • 构建契合非遗语境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云南民族大学“非遗”特色教育思考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和国家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各高校艺术专业纷纷寻求打破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潮流,在一统化的教育模式下寻求突破点和契合点。云南民族大学设计专业凭借地缘优势,通过将非遗资源引入特色课程、毕业设计和校内文创基地,从而构建起契合非遗传承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本土"非遗"保护工作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 挖掘非遗人才队伍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以惠安县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挖掘和壮大非遗人才队伍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惠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本文以近年来惠安在非遗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入手,总结了惠安在培育特色非遗人才队伍的一些做法,提出了非遗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为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提供惠安样板。

  • 非遗视角下高校传承与保护寒地黑土艺术的有效策略 2020-06-01

    地方高校规模大,受教育者众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阐述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寒地艺术的形式与现状,其次对地方高校传承与保护非遗提出了新的思路,依据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通过加强“非遗”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拓展“非遗”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非遗”学科,组建社团和营造校园氛围、编写适当的”非遗课程”教材多方面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

  • 高校服务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实证研究 ——以百色学院为个案 2020-06-01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以百色学院为个案,根据近年来的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该校在地方非遗保护传承上的资源优势、相关举措和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与工作建议。

  • 教育助力非遗传承 2020-06-01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昆明学院隆重举行。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非遗大师相聚春城,共同探讨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本届大会以"开启纺织非遗传承发展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多层次、多主题的演讲、研讨、展览、体验等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来关注"如何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纺织非遗商品与文旅融合"等话题,共同推进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留住『上海匠心』 2020-06-01

    在我们周围,生活着各行各业的“匠人”,他们技艺精湛,创造力强,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部分杰出匠人被评定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的匠心精神在振兴中国制造业、振兴传统手工技艺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上海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是保持城市活力

  • 渝东南地区音乐类非遗传承教育研究调查 2020-06-01

    渝东南地区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演变为以传承人进基地的传承教育为主,尽管有所成效,但是仍旧暴露出轻视传统民间文化、课程体系不完善、传承人文化程度有限等实际问题。对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与教育的互动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思考并探索出一条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