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7)

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生产和意义赋予 ——以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为例 2020-06-01

    应该从文化自觉的高度,充分认识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在互联网传播中,应从非遗文化的参与者、工艺、历史、材质、作品及形成过程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出发,充分确认非遗文化的符号意义,赋予当代气息的新意义,满足受众醇厚的故土情结、典雅文化品味等符号消费心理,表达手工艺、慢生活的美学追求。非遗文化传播的活态性不仅意味着作品的创新和生产,也要求尽量追求传承环境在百度百科或电商平台等网络空间中的再现。作者、道具、材质等信息的多媒介网络整合传播,不仅促进商品的生产,也可以在与受众协商性解码过程中,实现文化符号的再生产。

  • 以岭南民族舞蹈为例论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非遗”舞蹈发展 2020-06-01

    岭南"非遗"舞蹈是岭南特有的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晶。岭南民族区域舞蹈文化在区域舞蹈中占重要的地位,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岭南"非遗"舞蹈为例分析了我国"非遗"舞蹈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在"一带一路"战略引导下怎样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新平台发展岭南舞蹈文化,并将岭南舞蹈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我们在传承岭南舞蹈文化的同时,还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给予创新发展。

  •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美国“洋基层”纪行 2020-06-01

    2019年3月,中美合作的中国木偶戏"社区住居行"项目走入美国马里兰州,完成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在当地社区、家庭、学校住居、讲演的半月行程。在成功实现两国文化交流合作计划之外,实践了政府、NGO、传承人、学者四方协作,拓展我国非遗项目进入海外"洋基层"交流的适用性渠道,探索了人类学"社区""住居体验"等学术理念反哺文化持有者的应用性,也为我国文化项目的对外传播方式带来一丝新意。

  • 浅议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始呈现融合的趋势。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有关部门和团体组织了一系列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致力于通过日常教学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自觉地将英语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行融合,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与传播。

  • 治蜀兴川战略布局下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研究 2020-06-01

    本文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与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创新驱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开放合作推动四川非遗传播与推广,使非遗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动力,实现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 非遗影像记录方法和艺术呈现研究 以安徽贵池傩戏为例 2020-06-01

    傩戏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古老文化,它是一种极庄重的仪式,而今随着城市化进程,这项被日渐边缘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难题.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原有的傩戏记录方法如口口相传、文字手抄等方式落后,不能很好地保存并还原这项非遗活动,加之没有结合当前新兴媒介进行传播,致使缺乏关注度,造成传承困难的恶循环.安徽池州的贵池地区作为傩的流传地之一,素有"无傩不成村"的说法,本文以安徽贵池某乡间傩戏及传承人的故事为例,探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通过有效可行的影像记录及艺术呈现,解决傩戏的文化传承问题

  • 信息图形化、动态化设计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020-06-01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下,信息图形化、动态化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影响极为广泛,而江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传播没有经过图形化、动态化的视觉再设计,不被现代的年轻人所接受。本文分析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信息进行图形化、动态化再设计,让人们更准确、更高效、更生动地获得江苏非遗的相关知识,从而对非遗起到极大的保护和传播作用。

  • 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与传播现状研究 2020-06-01

    数字化是实现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能够流传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贵阳市在非遗数字化传播方面不断探索,初显成效,但对于数字化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步研究。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研究对于贵阳市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采集情况的认知,以窥探保护的效果与现状,并就如何应对当前贵阳市"非遗"数字化采集传播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