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在数字化影视中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0-06-01
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种类较多、涵盖范围广、特色鲜明,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资源内涵均较大。在数字影视技术的推动之下,赣南客家非遗文化又有了更多样化的表达途径,让更多的人知晓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南客家非遗文化遗产发展概况,其次,分析了数字化影视传播赣南客家非遗文化的优势,同时对应用数字化影像进行赣南客家非遗文化传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2020-06-0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有效地嫁接传统与现代,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注入活力。在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应可引入MCN机构完善产业链,提升"非遗"和各个业态之间的契合度,并保证市场化和原生态的平衡。
-
论新媒体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作用 2020-06-01
我国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阐释非遗与传播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新媒体在非遗传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针对新媒体在非遗传播中出现的消极作用提出解决措施与对策,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活态传承.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的利与弊 2020-06-01
进入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新媒体其优势在于能够加快非遗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凝练丰富的传播内容,提高了非遗信息的接受度,满足了广大受众个性化需求,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
非遗文化传播视域下产品文创的发展路径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遗在现今社会转型时期遭遇后继无人、关注度低的发展瓶颈,在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要求下,提升非遗产品文创性及扩大传播影响力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
VR技术在非遗传播与传承中的运用 ——以潮州非遗为例 2020-06-01
VR是21世纪一顶重要的先进技术,是一种能够创建和体验虚似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将VR技术运用于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中,通过沉浸式虚似现实或交互式虚似现实给潮州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换发潮州非遗新的生命魅力,重燃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兴趣。
-
非遗传播与文化大国形象 2020-06-01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包括印刻着历史轨迹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的DNA,它是历代先民在与自然、社会的相处中总结出的生产生活经验;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明确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国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向外推介国家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可通过传播中华非遗传统的文化形态,蕴含的民族精神,隐含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这些最能代表民族本质的事物去与其他国家进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进而塑造一个真实可感、令人赞赏并且能走进他人内心的文化大国形象
-
温州民歌《对鸟》演唱版本比较及其传播与传承 ——从“原生态”到新媒体形式 2020-06-01
温州民歌《对鸟》以乐清方言为载体,经历了诞生、发展、创新、与新媒体结合等各个阶段,产生了"原生态"、男女声对唱舞台表演、依托电影/电视剧的、依托微电影的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演唱版本,并在音乐风格、演唱特点、传播路径与传承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嬗变,是原生态民歌成功传播与传承的典范。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它也表现出来一些新的传播/传承方式与特点。其中较突出的是,它结合"微电影"这一新媒体形式,很好地对"非遗"进行了宣传,这也为今后鼓词音乐等温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启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