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267)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267)

共检索到 267 条数据

  •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播方式研究 ——以剪纸艺术为例 2020-06-01

    自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起,中央,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众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极大重视,但非遗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传播难,后继无人等问题。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传播技能的场所,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摇篮。

  • “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呈现与传播 2020-06-01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工作要着眼于发掘和保护,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化的呈现形态;着眼于整理和还原,致力于"非遗"文化现场化的呈现形态。以积极"融入"的姿态,提高新媒体时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效率;从"凸显"的高度,丰富新媒体时代"非遗"的发展和转化成效。通过加强对"非遗"文化的田野考察和学术研究,形成对真实、拙朴、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重新倡导和重新开发的文化潮流。

  • 基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昌洞经古乐”的MG动画创作研究 2020-06-01

    本文立足于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结合MG动画形式新颖、受众广等特征,来分析文昌洞经古乐非遗文化能与MG动画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传播优势,并以文昌洞经古乐主题MG动画《南韵》为例,阐述洞经古乐非遗文化与MG动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策略,为洞经古乐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运用短视频媒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2020-06-01

    短视频的出现与普及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活力,各个行业领域都可以借助短视频媒体获得持续发展和进步,即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可以在短视频媒体视域之下得到重新审视.因此,从短视频媒体的特征出发,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分析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影响,能够促进短视频和非遗产业的发展.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传播问题探析 2020-06-01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华丽的乐章。文章阐述了非遗的内涵,指出了现阶段非遗传承传播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必须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接受,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有了文化认同,才会自觉参与其中。

  •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传播演变和挑战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着时代变迁带来的传承之困。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一部分,媒体传播力量不可忽视。非遗传播有着特殊的要求和一定的挑战,既要保证其在大众中的可知性,又要保持其溯源真实性,同时也要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当下媒体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打造非遗IP的过程中,强化融媒意识、注重高效化传播和突出价值引领是非遗传播三大制胜策略。融媒体传播赋能多重场景,通过品牌创新和平台聚力,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融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播应努力创新表达方式、由浅及深寻找更多互动点、注重传播的破圈、坚持文化的传承。

  • 乡村振兴视野下非遗项目的网络直播传播传承态势研究 2020-06-01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面兴起,为我国众多根植于乡土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传承开辟了新场域。在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推动下,乡村非遗项目的网络直播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的变化,具有“多元化”“自发化”和“纵深化”的传播特征;同时,当前的传播传承实践中也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传播规划以及传播复杂化等问题。总结分析这些问题,把脉当下,对实现乡村非遗项目传播传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天津花丝镶嵌技艺器物美学意义及出版传播策略研究 2020-06-01

    现今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地方非遗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从天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发展史、地方非遗保护重要性、技艺所包含的器物美学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传承与传播地方非遗技艺文化为出发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出版行业有效融合发展。文章从出版学角度,分析天津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书籍的出版路径,详述出版原则、出版范围、出版策略,系统阐释了对天津花丝镶嵌技艺开展书籍撰写与出版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