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非遗桦树皮文化表现形式与工艺对比 2020-06-01
非遗桦树皮文化(以下简称"桦树皮文化")作为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从文化角度,证实了这些民族在历史上的生活生产状态;从艺术角度,展示了这些北方狩猎民族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及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桦树皮文化是研究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史一块弥足珍贵的"活化石"。文章将集中分析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制作技艺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对其工艺进行集中对比。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有效路径探索——以善琏湖笔为例 2020-06-01
习总书记说:"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本文以善琏湖笔为例为例,阐述非遗传承与保护重要性,以高校非遗传承有效机制为载体,探索更有效的非遗传承与保护路径
-
非遗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教学方法分析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大批量的工业化产品代替了传统手工制作,导致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关心逐渐降低,致使非遗文化缺少保护或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非遗文化面临着无法传承的问题。为了让非遗文化遗产重新得到大家的认识了解传播,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教学中非遗元素的运用,分析了其教学方法、运用方法和设计角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非遗元素应用的重要性,思考提出了应对教学和非遗元素相结合可切入的多个方法角度。
-
2020第四届中国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 2020-06-01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来自全国的民族体育类教授、博士、红拳传人暨传统武术拳种传人150余人,汇集在西安市陕西省文化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功能厅召开2020第四届中国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高峰论坛。论坛主题围绕着"红拳暨传统武术‘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途径"进行了专题论文讲座。本次论坛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承办,西安外国语大学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交流中心、国家级(非遗)红拳青少年推广交流中心协办。
-
非遗视角下的民间信仰发展研究 ——以冼夫人信俗为例 2020-06-01
民间信仰根植于普通民众之间的社会信仰体系之上,其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有封建遗留的糟粕,民间信仰"非遗化"是一个"过滤提纯"的筛选过程,国家将具有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信仰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民间信仰发展进行的良性引导,同时,民间信仰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其寻求主流价值观认同的自我调节方式。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冼夫人信俗为研究案例,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
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2020-06-01
苏州文化沉淀深厚、表现形式多样,现存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传统技艺、民间音乐等项目众多,而且在民间流传大量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文章提出当地职业院校可以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占领舆论阵地,深化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在提高学生技能、文化修养的同时,推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
-
非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和传承瓶颈,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创新同样面临着困境。高职院校作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有义务和使命在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方面有所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资源整合、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实地性研究,积极探索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高职培养对策和路径。
-
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全民健身发展:关系与路径* 2020-06-01
文章对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促进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全民健身体系进行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广度和实用方向发展;传统体育非遗项目能够丰富全民健身内容和转化为重要的健身项目;在全民健身背景下,传统体育非遗项目应该从"开展项目、保护手段和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发展以融入全民健身发展体系,对传统体育非遗项目应采取健身开发的发展路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