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传统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0-06-01

    民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即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江苏省内非遗项目众多,做好传统民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研究从江苏省内传统民族体育类非遗项目的基本情况出发,就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成因系统优化,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角度着手,精准定位问题。通过强化宣传、资金保障、传承路径优化以及制度保障等方法,为江苏省传统民族体育类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提供助力。

  • 聊将影像记“非遗”——记“中国非遗传统舞蹈影像采集项目”工作组浙江考察 2020-06-01

    2019年2月14日至19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联舞蹈艺术中心组织的中国非遗传统舞蹈影像采集项目工作组,对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长兴百叶龙、海盐滚灯、温岭大奏鼓进行考察采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总计1372项,其中,共包含131个民间舞蹈项目。单从数量来看,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繁荣灿烂,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活态文物久存于世,中华舞人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早在20世纪40年代,戴爱莲先生深入康藏地区,收集整理当地的民间舞蹈,开创了中国民族民间

  • 茶坑石雕刻技艺在高校中的传承与保护模式探索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将"非遗"人才培养融入职业教育,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特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茶坑石雕刻技艺为例,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等多方面,探索"非遗"项目校园传承模式。

  •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例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和传承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从“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入手,同时在校园内以营造“非遗”文化氛围为引导,以多种途径实现传承,不仅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 基于自贡“龚扇”的非遗创新设计研究 2020-06-01

    自贡"龚扇"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的一项重要门类,工艺研究是"龚扇"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依据自贡"龚扇"非遗工艺发展实际以及田野调查结果,探究"龚扇"工艺特征、材料、文化内涵及传承困境等,通过形态转换、改变设计过程等创新方法,寻求其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运用;提出要处理好文化传承、经济效益与时代特征三者间的关系,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

  • 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例 2020-06-01

    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活态地保护与传承,需要居民自觉地进行参与。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采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沙湾镇提高居民文化自觉意识的手段进行系统总结,指出建立自上而下的保护机制、对传承人及传承队伍进行支持、利用社会传播体系等途径提高居民与非遗的接触度、增强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及借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是提高传统村落居民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自觉意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背景下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 探讨地方高校区域性非遗传承体系的构建 ——以中国传统失蜡法铸造为例 2020-06-01

    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非物质文化凝聚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紧锣密鼓地全方位开展起来。高校作为传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无论从基础学术研究、引领科研创新的角度,还是站在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的角度,都有着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氛围优势,承担着重要使命。本文首先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其次以铜文化的传统失蜡法铸造为例,说明构建地方高校区域性非遗传承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 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统武术拳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因此,新时代传统武术进校园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非遗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传统武术进校园的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提高武术师资力量队伍的培养;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改进传统武术的教学方法;注重体育非遗体育的知识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入手,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开展工作;构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