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共检索到 499 条数据

  • 非遗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2020-06-0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挖掘、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研究认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对传统体育项目开发不注意原生态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未被民众充分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后继乏人;政府组织、管理职能失调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其传统的传承方式,拓宽受众面;增强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原生态保护;将非遗传承人作为保护的核心;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基于非遗保护视域下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开发 2020-06-0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性,虽经多方努力,但收效甚微。为了保证体育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保护中应遵循其原生态性、文化整体性、空间区域性原则;利用传承人传承、博物馆传承和国家政策保护的方式,形成三方合力保护,并善于创新传承方式,积极开发体育非遗的教育、文化与经济价值,为体育非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保护 2020-06-01

    保护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动力就是创新。而创新的驱动力不是源自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多半是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顶住他律带来的诸多压力。由此可以说,在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手工艺行业的整体保护,只有该行业具备整体的竞争态势和创新的活力,生命力才会长盛不衰。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在秉承着“在传承中创新”宗旨、创新与保护一脉相承的原则。本文将结合广东省的一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通过相关的实践阐述创新和保护的路径。

  • 探究古陶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安徽阜阳北照古陶探究与传承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2020-06-01

    活动背景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 500年至前2 500年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陶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正在被世人所淡忘。为传承和弘扬古陶文化,普及陶艺科学知识,我校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在和谐路小学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艺,探究北照古陶流传至今的原因,从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

  • 基于“非遗”传承机制——诠释传统武术发展之路 2020-06-01

    文章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濒危的传统武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高校教师问谈法、概念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对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进程进行挖掘整理,进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武术传承和保护的发展困境和不足。研究结果认为:保护所"认可"的传承人成为保护传统武术的重中之重。据此,研究建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增进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进一步把非遗中传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提到我们的视域范围中。

  • 山东传统武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追踪与"原生态"保护综述研究 2020-06-01

    目前,山东省共文圣拳、地龙经拳、地功拳、太平拳、水浒拳、八卦掌、黑虎查拳、梅花拳、大洪拳等三十二个省级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可简称'非遗')项目,五年保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情况、保护单位的监管及资金的投入情况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 试论拓印文化的“非遗”内涵 2020-06-01

    拓印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技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技艺中的重要一部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印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在文博事业和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当下,汲古开新,探索拓印文化的"非遗"内涵成为传承这一项传统技艺的重中之重。

  • 雄安非遗探寻 看见匠心之美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有民族最珍贵的DNA是最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生态传统文化雄安非遗丰富而厚重从传统音乐到传统技艺、民俗等涵盖十大品类二百多个项目有雄县古乐、圈头音乐会、鹰爪翻子拳芦苇画、王派西河大鼓雄州黑陶、荷叶茶、舞狮、踩高跷……它们星罗棋布遇见雄安非遗,看见匠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