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政策法规(1)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 ——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 2020-06-01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

  • 独特视角的独特切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而鲜活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做好非遗文化传承显得至关重要。以江苏省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主体,剖析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明确具体问题,从文化冲击、人才支撑、法律体系以及原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保护性开发"、"活态性"保护以及"制度性"保护,为江苏省非遗保护提供必要支撑,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 浅论梁山灯戏的独特性 2020-06-01

    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山灯戏入选其中,与川剧并列为重庆地区国家级"非遗"戏曲剧种。形成于四川省梁山县(今为重庆梁平区)的梁山灯戏,既不似京剧、豫剧、越剧等剧种具有广泛的普及度,也不像昆曲、梨园戏、新昌调腔等剧种具有"活化石"级价值,却能以重庆独立剧种成功入选第一批国

  • 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0-06-0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研究表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和理论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传承人""传承场""传承物""传承机制"等,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认证、培训、保护和承担责任等工作的力度,实施"全民都是文化传承人"行动;多元化拓展"传承场"的宽度和深度,强调信息化的新媒体和国际交流平台作为"传承场"的现实价值;对"传承物"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名录进行遴选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博物馆;实施教育传承、理论传承和国际交流传承等方式为主的生态化"传承机制",以求对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建议。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之道 2020-06-01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靠"人"来代代相传,被称为"民族的记忆"与"历史的活化石"。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拥有39项世界级非遗,数量居全球首位。非遗承载了民族文化的DNA,将我们区别

  • GAN 技术在传统竹编元素生成中的设计 2020-06-01

    目的探究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成方法,将之运用至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中,在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方面进行尝试。通过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和运用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足,文化元素陈旧匮乏等现实问题。方法以瑞昌竹编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例,综合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包括对瑞昌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深度访谈,将采集的竹编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模型系统,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技术训练计算机GPU,使其衍生出新的文化元素,建立瑞昌竹编文化元素库。结论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迭代计算出的瑞昌竹编传统文化元素既具有传统纹样的艺术性又兼具信息时代对设计衍生的时效性要求,同时还符合当代社会对时尚偏好的追求。将其运用于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使文创产品成为传播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载体。

  • “新”设计助力“老”工艺——非遗与新媒体的教学实践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祖辈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但是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诉求的改变,非遗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诉求的脱节,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自身生存的土壤、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濒临消逝,非遗手艺人“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工艺”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创新设计的介入以及新的传播方式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场景中。

  •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一一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 2020-06-01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非遗的建档保护曰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对天津市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现状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并进行了SWOT分析,发现其在传承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传统技艺类非遗的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进行论述,以期能为非遗建档和教学传承保护提供路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