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499)
新闻(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499)
政策法规(1)
学术交流(1)

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文脉清江浦 非遗“磁场圈” 2020-06-01

    清江浦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六百年的婉转跌宕,抒写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篇章,众多的传统技艺将清江浦装扮得华丽多姿,激发出"吴楚文化圈"、"运河文化圈""清韵多元文化圈"等一系列的文化现象,极大地推动了清江浦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全面挖掘,揭开传统尘封的面纱非物质文化是遗落在泥土里的珠玉,一经发掘就大放异彩。清江浦区高度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在辖区内进行普查,上报线索千余条,梳理项目

  • 困境中“回归”:“非遗”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研究 2020-06-0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沉淀的历史结晶。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国家和各地区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经验各具特色。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中面临政府主导力不够、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群众保护意识淡薄等现实挑战。基于“非遗”视角,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国家政策提高有力保障、重构传统文化空间以及培养科学正确的文化心态。

  • 非遗视角下新媒体时代鞍山评书的现状与传承 2020-06-01

    鞍山评书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已有11年,它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类艺术,曾经风靡一时,炙手可热。它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新派评书的蓬勃新生,到20世纪70年代刘兰芳、单田芳、张贺芳等老艺术家的登峰造极,再到如今沉寂落寞、生机不再的盛衰起落。随着现代化如火如荼地推进,新媒体得到丰富多元的发展,古旧的传播工具以及演绎模式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被封存的艺术标本。为了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号召,重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力,激活沉睡已久的传统艺术已成为当务之急。评书作为鞍山市人文精神及艺术特色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自然应被投以更多的目光,鞍山评书这一经典的艺术形式如何与新生代媒体相融共进,已成为鞍山评书以及各地方传统艺术保护与振兴的重要问题之一。

  • 童玩瓯塑课程 地接海洋灵气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从课改的实际背景出发,以课程内容与课程模式为切入点,对瓯塑渔民画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索研究,希望既能有效传承非遗文化,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是保护传承非常重要的一种途径。

  • 东固传统造像新科技时代保护困境 2020-06-01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非遗保护提供了创新途径和渠道,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但东固传统造像的传承保护却因此迎来了新的挑战,传承保护工作停滞不前

  • 江山市廿八都木偶戏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探索 2020-06-0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中的传统戏剧因为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失去了其在现代社会的立足之地。国家级非遗廿八都木偶戏便是其中之一。笔者通过讨论这一非遗的起源及其现状,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方法:在不改变其文化内涵的情况之下,对其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改造,提高其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为可行的方法。

  • 张家港市文化馆原创非遗类微信表情包文化价值初探 2020-06-01

    面对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新使命、新担当,江苏省张家港市文化馆创新推出"东东方方玩转非遗"微信表情包.本文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挖掘文化产品深层文化内核,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新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 基于VR技术的福清光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研究 2020-06-01

    虚拟现实(VR)技术是当今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凭借其独特性,给人以逼真的“沉浸感”。论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传统的福清光饼制作工艺,设计了福清光饼非遗保护系统,并对用户的体验进行数据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VR技术还原呈现福清光饼的诞生、发展及变迁,是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