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01 条数据
-
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向往 2020-06-01
近年来,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小学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品位强校"定为新的办学理念,在传承学校百年办学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和拓展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将传承与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校和谐快速发展。接力"非遗",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是岳阳本土的传统曲种,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
-
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2020-06-01
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又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一则因为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二则因为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在海外圈粉无数,激起了许多国家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甚至还引发了许多网友对文化输出的讨论。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琵琶熟,她摘来制成琵琶酥。
-
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 2020-06-01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也被誉为“民间舞的海洋”,其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至今已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西民间舞蹈的传统功能是祭祀祈福、凝聚力量、愉悦身心。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对高校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保护国家级非遗“山西民间舞蹈”,保持其文化性和自然性,增强其生命力,使其能紧跟时代步伐继续前进,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之举。
-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再生策略研究 ——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为"可经营性非遗项目"具有天然的商业属性与流通合理性。文章以泸州分水油纸伞为例,针对其运营现状,提出了进行市场再造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深入探讨了如何界定发展方向,兼顾传承保护与市场运营之间的平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以此为例探索我国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世价值。
-
百花洲里看非遗 2020-06-01
金秋十月,一场精彩绝伦的非遗文化盛会在百花洲隆重上演。作为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分会场,百花洲里热闹非凡,众多非遗文化在此惊艳亮相,让济南市民大饱眼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先声夺人,宛转悠扬的唱腔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观看。在户外的戏台上,装扮精致的演员用戏曲的独特语言演绎着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举手投足中透着扎实的基本功。柳子戏的魅力就在演员的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中展现出来,让人不禁惊叹中国戏曲之美。
-
融媒传播助力《浙江好腔调》 2020-06-01
从2018年起,浙江电台音乐调频(以下简称动听968)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合作推出了《浙江好腔调》节目,推广和宣传浙江省的非遗曲艺项目。两年来,栏目组走访了全省各地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曲艺代表性传承人,录制了近40个非遗曲艺项目的专访节目,以传统广播媒体,结合新媒体、线下活动IP打造等方式,不断打响节目品牌,为宣传推广传统曲艺搭建平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曲艺艺术都是在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地域方言的基础上衍化出
-
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试析“江苏民歌大会”的艺术创新 2020-06-01
2017年6月10日,正值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江苏文艺广播举办的“茉莉花开”首届“江苏民歌大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成功上演。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和现代流行元素充分融合,通过互联网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中涌现出的又一优质IP项目。传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合创新,成为江苏民歌大会着力破解的课题。一、以“非遗”民歌的文化传承体现时代发展民歌拥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鲜活的文化气息,首
-
旅游扶贫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2020-06-01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独特民间文化的体现,然而,在近年持续推进的非遗活化工作中,这些传统技艺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国家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该政策对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是个契机,现在却因为多重因素发展略显滞后。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关注,使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之路更加顺畅、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