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5 条数据
-
基于文化扶贫的江苏非遗文化产业“4+1”发展模式研究 2020-06-01
文章对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管理监管机构、企业与机构、社会化机构、传承人及支撑服务机构和扶贫对象为主体的"4+1"产业模式,通过对"非遗+扶贫"产业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分析,厘清了主体与产业体系之间的管理。
-
樟树药帮的历史与特色 2021-08-26
樟树药帮的历史与特色
-
非遗传承融入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简论 2020-06-01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与高校建设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现实需求和价值追求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当前高校的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均亟待加强。应科学确定目标,系统、全面、持续、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与普及艺术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
-
山东非遗——弦子戏初探 2020-06-01
山东省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弦子戏"有很多人并不是十分的熟悉,笔者通过数次的挖掘整理采访试图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从唱腔、音乐体系、乐谱剧目方面入手,为大家解读什么是弦子戏,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非遗做出一点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化”保护 ——以爱知县小林花祭为例① 2020-06-01
花祭是以神事和歌舞为基调举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日本爱知县北设乐郡地区。花祭在每年秋季到冬季之间举行,该祭祀活动遗留有室町时期的艺术特征,深受当地居民重视。20世纪70年代,花祭被指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作为最早提出“无形”类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国家,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经验。现在,花祭也面临着农村人口急剧减少等问题。考察花祭当前的保护现状,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运作情况。通过观察日本社会不同群体对花祭的研究与保护的参与乃至利用,我们能深入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意义。
-
高职湘绣“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探究 2020-06-01
随着非物资文化遗产专业依托高校培养模式的开启,如何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培养合格的"非遗"专业人才是当前急亟待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湘绣专业为例,拟从高职"非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手,力求探讨适合高职"非遗"专业的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助力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
依托高等院校的非遗传承人群研培体系建设初探 2020-06-0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传承人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群体和展示非遗魅力的窗口。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避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逐渐消失,亟待深入研究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体系建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依托高等院校的传承人研修研习制度、保障措施、传承基地建设、传承与现代教学共建等体系建设内容,总结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以期为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及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下的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开发研究 ——以“镇江三怪”非遗文化设计为例 2020-06-01
以江苏镇江非遗文化“镇江三怪”为例,通过对镇江非遗文化及文创市场的调研,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文创产品结合的可行性,认为应开发以非遗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地方文创产业体系,希望给新时代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