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09 条数据
-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具有草根与泥土的精神,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健康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无论是价值体系、情感内涵,还是伦理道德取向,它都与国家的历史波澜融为一体。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指导下、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家级、省州级、县乡级和
-
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考察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遗情况 2020-06-01
2018年11月26日,文化部非遗司管理保护部张勍倩主任率专家一行四人,到北京市大兴区考察北京大兴呜生亮武学研究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式太极拳的情况。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所传承申报的吴式太极拳已于2009年和2014年先后被评为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作为保护单位,在张全亮会长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吴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保护工作阔步直前,不断出现令人振奋的新局面。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非遗保护立法调研 2020-06-01
3月7日至13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成立法调研组,赴广东省、福建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与两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门召开了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广州、佛山、泉州、厦门等地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及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
浅谈"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感悟 2020-06-01
2018年10月16日“第二期江苏省传统戏剧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开班。转眼,培训班的学习交流活动已经告一段落。回想起这段重回校园、重回课堂的美好时光,和昔日的同窗、老师们一起在戏曲艺术知识的殿堂里徜徉,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认识与理解。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也倍感荣幸!本次研培班培训的宗旨是“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这充实的一个月课程,我们先后学习了“理论知识”类:《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与实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中国戏曲简史》、《戏曲概论》、《剧目读解》等课程让我增长了相关文化知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和分类,更深入了解戏曲的起源、形成,及戏曲特征“程式性、虚拟性、写意性”的美学表现手段,明确了戏曲的当代价值,增加文化的厚重感和人民的归属感,提高了民族文化自信。
-
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2020-06-01
2019年6月8日至10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红河州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州蒙自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承办,以“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为主题的云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主会场红河州蒙自市,分会场官渡古镇、云南大学及
-
中国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 2020-06-01
2018年6月6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国大会第7届会议上,中国以123票高票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24个缔约国组成,具有执行缔约国大会决议、修订实施《公约》的操作指南、评审各国非遗申报项目、审议缔约国履约报告、拟定非遗基金使用计划等重要职能。
-
让非遗保护凝聚成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内核——河北省廊坊市城镇化进程中非遗保护传承创新方式调研 2020-06-01
城镇化建设使农民从平房住到了楼房,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生态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产生和滋养传统非遗文化的土壤正在日渐式微甚至消亡.如何留住乡愁,使文化成为共同的情感寄托?河北省廊坊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京津冀联手“寻匠务本” 2020-06-01
6月5日至9日,为迎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袂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天津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充分把握“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年度主题,积极围绕“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年度口号与“寻匠务本”的活动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献上一场实践与理论互为支撑,广度与深度共同延展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