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高等职业院校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案例 2020-06-01

    处于现如今社会发展现状下,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保护,已经成为国际间的一大共识。针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作为关键核心,同时更作为"非遗"步入当前社会发展可持续的根本。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高职院校表演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湖南艺术职院校为例,充分挖掘表演类非遗的文化精髓,基于文化的空间、形态、传承主体多方面展开,针对现如今的表演类非遗传承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浅谈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本文主要阐明了博物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随着社会对非遗保护及传承的重视,作为宣传、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应采取一定措施,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引导公众自觉投入到该项工作之中。

  • 浅谈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2020-06-01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水平较快,人们在追求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对建设精神文明做出了许多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重点工作。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馆在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从视觉完整性简析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评估与保护 2020-06-01

    近期关于世界遗产视觉完整性的讨论,鲜明地反映出当代社会不同群体在遗产保护和发展关系问题上不同的态度和取舍。伴随着当代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其对城市景观的重塑,对历史的全盘保护是不现实的,而是需要一种有选择性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判断。在现有国际原则基础上,我们应注意到文化遗产完整性的概念已超越了物质性要素,而包含有多种非物质的内涵。对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评估,需要根据遗产的价值标准、遗产类型和遗产主题,深入探讨完整性可能的构成要素,同时,需要将保护策略和更广泛语境下的遗产地发展策略结合起来。

  • 新型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之我见 2020-06-01

    以往的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冲击,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强调文化视角,增加人文关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新型城镇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中,应当积极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让两者并行,使非遗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目标。

  • 新型城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之我见 2020-06-01

    以往的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冲击,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强调文化视角,增加人文关怀.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新型城镇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中,应当积极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路径,让两者并行,使非遗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目标.

  • 浅观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门兼容并蓄、紧跟时代步伐的艺术,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传承与发展,都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 探究新形式下如何构建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 2020-06-01

    做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有助于国内外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文化馆非遗保护工作模式的构建,将对新时期国内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