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召开 如何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代,中东欧是这么做的 2020-06-01
远古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货品与风物,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传奇与佳话。丝绸之路的驼铃不再,却留下了恒久的文化。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遗文化上的沟通、对话与合作。9月中旬,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邀请53位中国和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的管理者、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齐聚运河边,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
非遗保护 需要"活的原生态" 2020-06-01
从2013年开始,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寻访了济南85个古村落,了解了很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心里每每生出很多思考和感慨。思考的结果,觉得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活的原生态”才是最好的保护——道理很简单,一个非遗项目,一旦成为生活中不再需要的刻意表演,就会失去活力;就像一幢村里的老建筑,一旦无人居住,就会迅速衰朽。“活的原生态”,首要的意思是保持非遗项目本身在其原生环境中的生命力。比如,在柳埠有一个“黄
-
探寻丝路之源的传统手工艺应如何创新保护——以泥塑为例 2020-06-01
近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之中,西方外来文化的流入带来了各种其他的艺术品,并且这些外来文化深受国人的喜欢与爱戴,导致了泥塑这种传统艺术品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所以,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为了保护和发扬泥塑文化,其本身应该保持独特的民族性,并随着社会主基调进行创新性发展。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并坚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民化。落实到民众应该响应号召,关心中华文化,积极关注非遗文化课题。
-
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项目初探 2020-06-01
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传在连云港市周边地区数百年之久,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和[波扬]五个曲牌为主要腔调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演唱形式.2004年8月海州五大宫调被列为江苏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州五大宫调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保护项目是国家文化部首批3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据库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数字库建设起步于2012年,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经过3年的数字资料收集、编辑整理、著录数据内容、数据库试运行等过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为江苏唯一,使用便利,技术前瞻,效益显著,数据容量大,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中传项目数字化保护的典范,对文化的数字化工程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
-
透过辽西土陶濒危失传看非遗小项目传承与保护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其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其中,传承人少、流传地域狭小、影响力低的小项目,是非遗保护中的难点所在。以辽西土陶为例,需求减少、影响力缺乏导致项目失去发展动力;效益不足使传承人难以继业;工艺规范限制了创新空间。突破这些难点的路径为:调动社会资源,增强传承与保护势能;加大宣传力度,壮大受众队伍,支撑项目存续发展。
-
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赣文旅非遗字〔2019〕10 号) 2019-11-21
关于印发《江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
关于调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示 2019-05-18
关于调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示
-
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7-08-28
为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精神,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制定“十三五”时期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