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基于“非遗+”动漫结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探索 2020-06-01
以动漫作品为载体运用非物质文化的题材创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广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选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主要的创作题材进行动漫创作,探索如何运用动漫技术建立健全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提炼出"非遗+"动漫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创作机制,构建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创作的制作队伍,勾画完善具有广州特色、风格的非遗动漫设计作品,促进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中国非遗保护公开的“武林秘籍”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读后感 2020-06-01
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与王文章先生的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王文章先生曾担任文化部分管非遗保护的副部长,并长期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我们经常在重要媒介上读到王文章先生的文章,或者在全国“两会”上见到记者对他的访谈,或者在全国性会议、论坛上听到他的讲话。每每读到、见到、听到,总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受。他的非遗保护理念与观点,有些已成为我国非遗保护的准则与原则,成为全国非遗保护的圭臬;有些体现在省级非遗保护顶层设计相关文件中,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非遗+博物馆”模式 2020-06-0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热情高涨,“非遗”的保护模式多样。随着博物馆功能的延伸与拓展,“非遗+博物馆”模式取得了较大发展。非遗博物馆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建设规划等都围绕非遗的“活态”保护而展开。非遗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展示“非遗”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精神,在实践中落实“非遗”的“活态性”,加强非遗传承人与社会大众的联系?这些都是非遗博物馆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2020-06-01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
高校非遗课程如何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立法保护。本文简单分析非物质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并就高等教育课程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加以探讨。
-
贵州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及文旅关系分析 2020-06-01
民族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文章在应用GIS空间技术分析贵州省国家级民族非遗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基于点(高铁站点、5A景区、部分4A景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线(主要高速公路)的GIS缓冲区分析,通过分析特定空间分布结构下旅游发展对民族非遗传承、发展所形成的文旅关系,从而为民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及其在旅游发展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
-
“非遗”保护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论析* 2020-06-01
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及其保护传承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对"非遗"有了新层面的认识;同时,"非遗"的生成发展也印证着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可帮助我们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往返中,去找寻那条前景广阔的"非遗"保护之路。
-
非遗保护不是临终关怀 2020-06-01
德国红点奖至尊设计奖、意大利A'design奖、英国100%设计展最美作品、多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百花杯”金奖、首位获邀以个展登陆米兰三年展的中国设计师……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核心圈”,马聪算是后来居上的“入侵者”,但他致力于用更新鲜的创意与创新,将东方审美带入世界文化高地的舞台中央.非遗——非遗不可吗?从不认同“非遗老了”的马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保护不等于“临终关怀”,转化更不该捧着金饭碗要饭,唯有创新才能给历史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