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是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湖北省宜昌市非遗保护工作起步较早,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全市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19项、省级50项、市级109项、县(市、区)级359项,国家级项目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
-
刘魁立 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放异彩 2020-06-01
刘魁立民间文艺理论家、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绩,非遗的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所重视。
-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保护工作的若干思考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为有效保护与开发非遗,应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加强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护与开发好区域文化瑰宝,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
群众舞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6-0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时群众舞蹈作为一
-
周武:学院担负助推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使命 2020-06-01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就曾多次筹办民间美术工艺创作研究班。可以说,在非遗传承人群的研培方面,中国美术学院有其历史传统,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今,中国美术学院是国家非遗研培计划的固定教学机构。中国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负责人、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周武,由于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周武就非遗传承与研培计划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
薛可 龙靖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对两办《意见》第十四条的解读 2022-02-2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视角对其中第十四条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的思考。
-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20-06-01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
知识产权与非遗保护——文化扶贫视角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路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我国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要项目,也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开发和保护存在着过度商业化、部分非遗文化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等问题。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它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要不断调试,特别是面对如何有效解决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问题。然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可以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性开发和系统性保护提供法律支持。纵观乡村非遗开发和保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说都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或者忽略了知识产权保障有关,因此重新审视非遗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我国新阶段乡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各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