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VR技术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2020-06-0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普及,VR技术的应用也进入大家的视野。本文对VR技术飞速发展的近五年间,在国内非遗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基本的研究规律和发展方向。

  • 试论“非遗保护”语境下绍兴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2020-06-01

    民间音乐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下,许多的民间音乐得以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成为名正言顺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但事与愿违的是“入册”非遗名录,并未根本上扭转民间音乐式微的状态,做好“后申遗”时代的保护显得更为关键和重要。做好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工作,必须要坚持保护为根基,做好民间音乐的挖掘、记录和保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求其传承与发展,努力推动民间音乐融入当下、融入生活,使其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活力。

  • 漆心不止 匠心筑梦:万紫与金漆镶嵌 2020-06-01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对于那些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对很多非遗传承人来说,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尽可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作为北京宫廷艺术“燕京八绝”之一,金漆镶嵌在数百年间经历了盛衰起伏的命运变迁。万紫一直致力于继承和恢复金漆镶嵌的传统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让这种原本濒危的艺术走向日常生活之中。

  •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① 2020-06-01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不能阻止其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本文重点基于非遗保护的背景,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的困境,并提出了以下策略: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改革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完善的保护传承机制,以期激发起全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理念。

  • 非遗保护工作对策的相关探索 2020-06-01

    天水市拥有伏羲祭典、天水雕漆、武山旋鼓舞、张川花儿、清水道教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水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水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天水市花費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护非遗。本文就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来探索非遗保护工作的对策。 一、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天水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8项,现有甘谷麻鞋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28项;有武山柳编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103项,张家川皮毛制作技艺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283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1名。

  • 传承保护杭州曲艺的现实思考 ——由“全国非遗曲艺周”说开去 2020-06-01

    曲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代语境中,正逐渐回归观众的视野。通过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的展演活动,杭州的曲艺保护工作及其参演节目,也受到肯定和好评。但客观地看,仍存在一些不足乃至误区。本文试图从对曲艺保护现实困难的分析出发,探讨进一步传承保护好杭州曲艺的方法与路径。

  • 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问题研究——以内乡县为例 2020-06-01

    河南省南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下辖县内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各具特色。本文以内乡县为例,探索本地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措施。

  • “两聚一高”视野下非遗产业化发展研究——以江苏省级非遗项目连云港贝雕为例 2020-06-01

    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非遗保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最常见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式保护两种。前者主要适用于濒临灭绝的项目,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遗原生态;后者则在政府的主导下将非遗项目引向市场参与竞争,借助市场拓展生存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发式保护引发关注的同时却也饱受争议。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