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非遗保护不该“拔萝卜” 2020-06-01

    非遗保护不该也不能“拔萝卜”,而是要去“种萝卜”。萝卜只有种下去,才能生生不息。2016年夏,我参加“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参观在四川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自驾考察,不仅体验到了德国马达的加速度,也感受到了国内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加速度!这次文化之旅的首日,我们考察了蜀锦蜀绣。在蜀锦博物馆的美妙空间中,有两位非遗大师现场讲授,活动的最后环节,由我来做“生活美学”的分享。

  • 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2020-06-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1世纪被引入中国的一个新概念。著名评论家向云驹先生在其著作《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无论就其技艺传承还是其所含的民族精神,都是人类的天才创造,是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迅速在中国掀起了申报热潮。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国术武艺作为优秀文化表率首当其冲,功不可没。目前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学术支持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传统武术作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不可回避的重要场域,与竞技武术存在诸多区别。本文主要以梳理历史脉络为前提,针对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实践的背景,以陈式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脉贯穿的历史传承和法理要义,谈中国传统武术在“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几点看法。

  •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2020-06-01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

  • 博弈论视角下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2020-06-01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运用支付矩阵和博弈树等,对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各自的最优决策,从而为非遗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思路。

  • 民俗与法理该如何平衡 2020-06-01

    在赵州桥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民俗“五道古火会”已经流传2000多年了。除了极富观赏性外,五道古火会还起到凝聚乡邻人心、保护传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作用。2011年,五道古火会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古火会“会头”,近20年来,杨风申每年都会制作200个左右“梨花瓶”等烟花成品进行表演。没想到,古老的非遗技艺会酿出一记“炸弹”。

  • 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等领导、专家调研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06-01

    近日,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常务副主任张庆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浙江省文化厅原厅长、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会长杨建新等领导、专家在新昌县县长李宁,副县长杨哲文等陪同下调研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 人参文化内涵的开山、开秤与开锅 2020-06-01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吉林省抚松县申报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是当时白山市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采参习俗,实际就是放山习俗,放山习俗是放山人祖祖辈辈在放山劳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山规民俗,以约束放山人的行为,更好地将放山劳动传承下去。所谓放山,即人们上山搜寻采挖野山参劳动的简称。采参习俗是人参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开山活动、开秤活动以及祭拜山神老把头活动等等,均

  • 关于桂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思考 2020-06-01

    本文通过梳理桂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其保护现状,提出对桂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档案式保护的路径,建立非遗档案,并将文献数据加工存储构建数字化资源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桂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