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分类

按类别分组
文献(1309)
新闻(12)
按栏目分组
非遗文献(1309)
学术交流(7)
非遗资讯(3)
政策法规(2)

共检索到 1321 条数据

  •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岀版 2020-06-01

    《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陈勤建教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同阶段都提出了许多富有独特见解的观点。本书精选了陈勤建教授十多年来发表于各类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代表性论文。

  • 百年旗袍展亮相巴黎 2020-06-01

    2018年2月8日晚,由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上海瀚艺服饰有限公司、上海星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一带一路”大型中国非遗服饰精品展——“百年海派旗袍展”开幕式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拳四川保护推广交流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2020-06-01

    3月11日上午11时,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红拳四川保护推广交流中心”揭牌仪式,国家级非遗红拳项目责任保护单位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与四川峨眉赵门武术研究会正式签订了共同保护推广国家级非遗红拳合作框架协议。参加当天揭牌仪式的有

  • 生态博物馆理念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 2020-06-01

    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底,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第一批试点建设的民族生态博物馆.建馆十余年来,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在非遗文化保护上建功卓著,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指引了新方向.本文就将从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出发,介绍生态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下所处的困境.

  • 姜慧: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0-06-01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曾这样说。虽然历史斗转星移,但无论是秦砖汉瓦、唐诗宋词,还是甲骨竹简、民居壁画,文化遗产作为先人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中华文化历史,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蕴藏着民族精神基因。根深方能叶茂,源远造就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鲁文化的‘根’与‘魂’,它们告诉人们齐鲁文化来时的方向,也必将照亮未来的去路。”山东省文化厅非遗

  • 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难题——基于富阳竹纸技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的探索及启示 2020-06-0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受到包括中央、地方、社会、学界等在内的全面关注,其中生产性保护是非遗保护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选择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属于生产性保护典型案例的富阳竹纸技艺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富阳竹纸长达十年的生产性保护探索历程,归纳了富阳竹纸技艺近年来所形成的在生产性保护领域的有益做法,总结出富阳做法内在的机理,并将其做法提炼为"四体三维协同机制",以此为破解非遗生产性保护难题提供实质帮助.

  •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研究 2020-06-01

    我国的古城镇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众多珍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也被保存下来,古城镇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精神家园最直接的物证,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古城镇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先辈们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是就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古城镇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 宁夏民间剪纸生产性保护研究 2020-06-01

    宁夏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尽管非遗保护部门在政策上、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通过多种方式举办了多次以剪纸为主的展览和培训班,有些地方始终难以挽回面临濒危状态,但是现代化的进程促使民间普通剪纸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仅仅通过抢救性保护方式,宁夏民间剪纸只是在不断完善记录和保存,使这项技艺不会流失和灭亡,但是在传承和发展上始终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分析宁夏民间剪纸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宁夏民间剪纸进行生产性保护的措施,论述宁夏民间剪纸从抢救性保护转向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意义。